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特型演员被揭素质参差不齐:敛钱走私嫖娼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7月27日13:34 大洋网-广州日报

  梨园行有句老话:十年磨一戏。

  在影视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几十年里以同一个形象出现在银幕,参与的影视作品都属于重大历史题材,饰演的都是重大历史人物,尤其中国革命史上地位独特的领袖人物。这些人往往是精挑细选出来,并被予以严格要求标准。他们长得漂亮与否并不重要,关键是长得像不像,像谁。他们是特型演员。

  因为所塑造角色的特殊,这个群体被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他们在银幕上使领袖复活,在生活中也备受关注,有人甚至把他们的角色与本人等同起来。受惯性驱使,公众往往把他们当作“领袖”景仰。同时,对他们的期望和苛责也比一般明星高出许多。

  上世纪80年代,重大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如破土春笋,这个群体开始活跃在大小银幕上,当他们特别设计地出现在各种场合,都会受到领袖般热烈欢呼,风头无俩。90年代后,影视界遭受市场经济冲击,转向娱乐商业化,表现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开始减少,这些曾经风光无限的人逐渐淡出观众视野,几乎被遗忘了。

  7月2日,扮演毛泽东的著名特型演员古月突发心肌梗塞,在佛山市三水人民医院去世。一时间。

  争议不断

  “特型演员”是中国特色的说法。1979年,为筹拍大量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八一电影制片厂以“特型演员”的名义,在全国挑选了一批长相酷似新中国领袖的人,归编在八一厂下属的演员剧团。其中大部分人都不是演员出身,包括时任昆明军区文化干部的古月。

  令人意外的是,对于这个称呼,现在的特型演员群体里,出现了极大争议。

  扮演刘少奇的特型演员郭法曾说,“特型演员这个词本身就是极其不准确的,顾名思义,特型就是长相奇特的。你演领袖怎么能说特型呢?”扮演周恩来的特型演员王铁成也极为反感,“我们又不是仨眼睛俩鼻子,也不是五短身材。什么叫特型?特在哪里?领袖不是人吗?起这个名称就是没文化!”

  郭法曾解释说,之所以要较这个真,是因为这个队伍里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阵容。“一种就是八一厂选的古月、柴云清、赵登峰这些人。他们大多不是演员,是专门找来准备演特型的。严格地说,这些领袖很难塑造,演员不具备一定的才学是很难模仿的。后来实践证明,这个班子不好用,连八一厂导演拍戏都不想用他们。而另一种是后来这一批:王铁成、卢奇、刘怀正、黄凯、张克瑶等,我们本来就是搞表演的,所以我们不属于特型。因此,这个队伍本身就有问题,观众看着也疑问比较多。”

  王铁成特别指出,“比如八一厂招的一位演周恩来的演员,原是辽阳的一个电影放映员。在电视连续剧《周总理的一天》中出现了两三集,长得是非常像,但一点周恩来的神韵都没有,举手投足完全像一个极粗俗的小人物。连邓颖超看了之后都大为生气。他至此就没饭了,怎么办啊?就混吧,现在据说他的军衔已经是大校了,这不是瞎胡闹吗?再比如古月,那种派头根本不对。光长得像,成天乐乐呵呵,拿手一比画,就毛泽东了?根本不行。他却成为全军17位文职将军之一。”

  由于特型演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也使得这个群体备受争议,关于一些特型演员的人品问题也成为公众话题。

  “特型演员就是沾了饰演人物的光。他们中有一些人就仗着这个,跑出来招摇撞骗,学着领袖的样子挥挥手就糊弄过去了。说实话,从心里面我挺看不起他们的。”娱乐记者伊夫说。他采访过多位特型演员,曾在报道里揭露了古月在菏泽水灾中对灾民袖手旁观,只顾自己敛钱、买走私车、嫖娼被拘、并且声称是毛泽东丢失的儿子毛岸龙等劣行。“人死了也就不好多说了,但我以前写的,都是真实的。”

  不过伊夫也表示,“一般来说,观众对于特型演员的幕后生活更有兴趣。与其说关注这些特型演员,不如说更关注他们饰演的政治人物。因此观众们会把他们看得比较高,要求也比较高。但这完全是老百姓一厢情愿,不应该这样把演员和角色混为一谈,应该人和事分开看。”

  遭遇变迁

  特型演员这个特殊现象,多出现在社会主义国家。最早出现在前苏联,当时有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全苏联挑选了一位长相酷似斯大林的人,为培养成斯大林的特型演员,专门把他安排在一间豪华别墅里,配备相当级别的警卫员和秘书,汽车、司机、保姆一应俱全,他只要整天拿个烟斗,阅读有关斯大林的所有资料,以寻找特型角色的灵感。

  1978年,著名表演艺术家于是之在电影《大河奔流》中饰演毛泽东,成为中国银幕上第一个领袖形象,不过戏份不重。80年代初期,电影《西安事变》中,特型演员开始以群体出现。此后十多年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电影市场上,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特型演员火爆一时。

  郭法曾回忆,“据我所知,毛泽东在世的时候,不赞成在影片和舞台上表现这批领导的形像,防止个人崇拜的思想出现。所以70年代以前没有这样的作品。直到80年代初,打倒四人帮后,文化事业活跃起来,而且老一辈革命家逐渐都去世了,这才开始创作重大历史题材。所以当时群众反响特别热烈,一看到爱戴的领袖形象出现,就掌声雷动。”

  90年代,电影市场产生了巨大变化。受到西方大片和国内商业片的强力冲击,重大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逐年减少,不再受观众宠爱。特型演员的前途面临重大考验。

  “以往所谓这样的主旋律片子都是单位公款组织看,靠这个来支撑。”伊夫说,“所以特型演员完全是计划经济这样特定环境的产物,当这种经济制度逐步瓦解的时候,他们的市场也就越来越萎缩,他们的失落和边缘化是必然的。”

  “观众是需要培养的,我们过去禁锢的时间太长了,历史上艺术创作是比较僵化的,一开放,大家当然要换换胃口。所以商业片充斥进来后,会有很大一部分人喜欢看。除了商业片冲击外,这种题材本身也存在问题。”郭法曾不无感叹,“也有一部分观众喜欢重大历史题材,这部分观众至今存在。只要有思想性、艺术性好的片子,即使是重大历史题材,也绝对能打败那些无厘头和戏说。可是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受很多的限制,因为涉及意识形态问题,只能写领袖们在历史中的位置,并没有真正去挖掘故事。这样一来观众的期望就走在创作的前面了。”

  谈到这一点,王铁成情绪有点激动,“历史题材片所有的情节这20年都写完了,再写就是编的了。还美其名曰创作,全是概念化的,一点人文、个性、思想冲突都没有。大都在写假戏,假历史!”

  因为多年来只饰演同一个特殊角色,戏路已经被固定,很难有机会接其他的戏。一些特型演员离开了特定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也只能充当可有可无的配角。

  郭法曾说,“我们最大的欣慰就是演了这个领袖人物,受到全国人民的肯定。但演员的悲哀在于,太被认可了,自己的戏路也就窄了。演领袖有政治意义在里面,谁还敢用你演其他的角色?王铁成是我的师哥,他多才多艺是个杂家,最想演京城遗老遗少,提鸟架笼那种。可是演了周恩来,他就来不了这个。你们应该在文章里呼吁一下,一个演员,不应该把他当周恩来,他为什么不可以演这个呢?”

  境遇不佳

  1997年2月,特型演员黄凯、刘怀正、刘锡田等在美国突遇车祸,酿成群死群伤的惨剧。在当时媒体引发争论,他们此行被定义为“捆绑式走穴”。

  遭遇变迁后,特型演员的景况一落千丈。凭借高超的化妆技术,现在有许多非特型演员也开始抢占阵地,例如著名影星唐国强,近年来在多部电影、电视剧中饰演毛泽东,由此全国扮演毛泽东的演员多达10个以上。有限的特型角色也面临危机,许多特型演员没戏拍,仅靠很少的走穴机会挣点外快。古月此次前往广西、佛山,就是参加当地一个由私人老板出资组织的活动。

  “演领袖的人,也是饮食男女,也跟正常人一样,需要挣钱时挣钱,需要发牢骚时发发牢骚,甚至也会骂大街。有机会走穴的,给钱也去。”王铁成直言不讳。

  年已七旬的王铁成,现在基本处于息影状态,在家写字画画为乐。前不久,一部反映中美建交22集电视连续剧的制片人找到他,盛情邀请他出演周恩来,并承诺片酬12万一集,与当红影帝陈道明行情一样。但他嫌戏太散拒绝了。“为什么我不拍戏?现在很多人都是一肚子私心杂念,根本不了解历史、尊重历史。一部需要8个月的戏3个月就完成了。跟我们拍《周恩来》天差地别,那时一年零八个月,我一分钱都没要,几乎所有人每天含着眼泪完成拍摄的。这种创作状态现在哪有啊?”

  但他也承认,特型演员并不都像他这么自在,“有些人只要有机会,不管多少钱就去。毕竟演领袖的这些人都是老头老太太,在影视界已经不行了,因为这就是小生小旦的艺术,越年轻漂亮越好。这种情况下,撞上一部戏,有两三集,给个三万五万的,能不去吗?”

  扮演邓小平的特型演员卢奇告诉记者,特型演员的经济收入少得可怜。“特型演员大多都是部队的,部队首先就不能做广告,拍广告轻松挣钱又多,我听说一般明星广告要价都在150到200万之间,但这个钱就不能去挣。而且部队管理比较严,比如出国都很难。拍戏呢,重大题材都是国家投资的,不像商业片私人老板投资,只要你能卖钱,就出高价来请你。”

  他还透露,“特型演员的演出酬劳,中央台规定最高每集1万,以前是5000。现在市场经济,商业演员一集戏都是7、8万、10来万,我们这个数目低得很。而且特型演员的戏不像商业演员那么多,机遇少,收入也就少多了。像我们在八一厂拍的片子都没酬劳,就拿工资奖金。一年才两、三万,人家一部戏就是我们的多少倍了。金钱上是不能和他们相比的。”

  “但我们拍戏都很认真,不把这些人物一点一滴塑造好,要挨骂的,所以压力比一般演员大得多。而且特殊题材拍摄还很辛苦,往往是最热的天,棉大衣、棉鞋、棉裤、棉帽全副武装,3万伏的大灯照着,还要把炭盆端进来烤火,你想想?造型需要在脸上粘很多胶皮,天气热的话,三天下来皮肤就捂烂了开始发炎。有时为了弄出皱纹来,要在脸上刷乳胶,对着风扇吹,皮肤都绷开,很疼,对皮肤伤害特别大。拍战争戏,外景地都是最艰苦的地方,往往是站在风口上,冬天冻得手都僵了,脖子像刀割一样,一说话满嘴都是沙土。行军经常在水地,水都是臭的,出来后浑身都是湿的,第二天又湿又臭的衣服还得继续穿。”卢奇说,关节炎成了他的职业病。

  不过他最担心的,还是目前特型演员面临青黄不接的困境,“重大历史题材创作起来很慎重,挑选演员都需要重大历史题材小组审批。以前因为比较重视,全国范围内挑选,并培养了一批得到了认可的。但是现在这批人去世的去世,老的老了,或者身体发胖不能演了。现在要再找很好的‘毛泽东’、‘周恩来’就不好找了。年轻的一批厚重感不够,没有很突出的,要再规整出一批比较合适搭配的就很困难了。而且现在对这种题材不是很重视,像与不像都可以演了。”

  前苏联的“影子”悲剧

  实习记者 汤涌

  黑泽明的《影武者》讲述了一个故事:一个小偷被要求装扮成死去的大军阀武田信玄,最终他分不清自己到底是“影子”还是本人。里面有一句台词说得颇为真切:变成一个人的影子,是很痛苦的事情。

  前苏联的许多特型演员,都承受了做“影子”的苦。

  累死的“列宁”

  退役红军战士、业余演员史楚金的生活被高尔基的一句话所打乱。在一次话剧排练间隙,大作家对他说:“您能演列宁。”

  这就是为什么拍摄《列宁在十月》的政治任务分配给导演罗姆的时候,他首先找到史楚金这个大脑门。当时罗姆必须说服他,因为5月才拿到剧本,11月7日必须搬上银幕。

  “三个月,不可能。”史楚金认为这是领导不懂业务,太仓促了。罗姆除了强调“这是政治任务之外”,还想用剧情打动他。当讲到“列宁盖着别人的大衣睡在地板上”的时候,史楚金终于答应了。

  从此他开始揣摩列宁的讲话,他的笑。剧组请来了当年在列宁身边工作的曼努尔斯基,请他模仿列宁的笑。可是他看到打扮成列宁的史楚金就呆住了,他再也笑不出来了。“那您就听我笑吧!”史楚金开始笑,真像,天啊,真像!曼努尔斯基惊呆了。

  最后一关是政治局委员们,他们将集体看看这个列宁是不是够像。那天早晨,他们听到了过去习惯听到的列宁式碎步,史楚金进来之后,他们不由自主地向“伊里奇”问好。和许多年前一样,他们开始汇报工作……

  史楚金出现在摄影棚里的时候,那些群众演员没等导演讲戏,就大声呼喊:“乌拉!”史楚金在摄影棚里就是列宁,即使在休息时间,他也是做出列宁的神态来。他入戏越来越深,尽管如此,列宁的夫人普鲁斯卡娅看过影片之后还是感叹:“史楚金太累了。”

  因为他毕竟只是史楚金,不是列宁。他听了这个评价之后,决心在《1918》当中,把自己彻底变成列宁。为此他呕心沥血,积劳成疾,电影杀青之前,他就不幸去世了。他是第一位累死的特型演员,但不是最后一位。

  “斯大林”在寂寞中愤死

  1936年,在大型革命历史影片《伟大的曙光》中,米哈伊尔·格洛瓦尼第一次扮演斯大林。样片送到克里姆林宫,斯大林看了很久,没有说话。人们都为这部影片的命运担心时,斯大林感叹说:“没想到我年轻时候这么英俊和富有魅力。”从那一刻起,格洛瓦尼成了苏联影坛的当红影星。

  1946年,格洛瓦尼在历史巨片《宣誓》中扮演斯大林,这部影片伪造历史,虚构了列宁逝世时,斯大林接受临终嘱托,成为列宁正宗嫡传的情节,格外合斯大林的意。

  格洛瓦尼去斯大林的别墅接受接见时,穿了他那身《宣誓》里的戏装——制服上衣、高腰皮靴、翻毛皮领大衣,把那里的大小官员们都吓呆了。斯大林非常赏识他的装束,他握着格洛瓦尼的手说:“现在,你算把我研究到家了。”在宴会上,斯大林看着格洛瓦尼的脸提议:“为人民领袖斯大林,干杯!”

  因为扮演斯大林,格洛瓦尼四次获苏联文艺界最高奖——斯大林奖,一次获得前苏联政府最高荣誉奖章——劳动红星奖章。1950年,根据斯大林的建议,格洛瓦尼被授予“苏联功勋人民演员”的称号。

  赫鲁晓夫上台之后,命令将电影中格洛瓦尼的镜头全部剪掉。尽管格洛瓦尼要求演出一些别的角色,但是他一张嘴就是斯大林的格鲁吉亚口音,让导演非常为难。他已经没办法扮演别的角色了。最后他被调离演员岗位,去搞行政工作。

  这个年过花甲的老人经常在剧组彩排离去之后独自爬上舞台,面对空空的剧场咆哮,发脾气,一遍又一遍地问:“为什么!为什么!不就是演了斯大林吗,那演希特勒会怎么样!”不久,他就一病不起,在斯大林诞辰日那天,他在寂寞中愤怒地死去。

  “领袖”为生计奔波

  在前苏联,演员都是国家干部,苏联解体之后,许多扮演过领袖的演员突然发现自己一无所有了,除了接演一些影视节目之外,他们也四处走穴挣点外快。

  72岁的俄罗斯演员萨格扬曾经成功扮演过30多次斯大林,不久前他来到中国拍摄电影《北纬三十八度》。有戏拍,这是很开心的事情了,所以尽管路途遥远,他还是来到了中国。

  红场上有一位“列宁”靠和游客合影为生,一次要几十个卢布,补贴一点家用。而有的和侏儒、杂技演员、驯兽师搭伙组织表演团,到中国或者其他国家淘金。明斯克航母公园就曾经请来过一位“列宁”。中国人对列宁的感情比较深,是“列宁们”寻找工作的好地方。

  尽管和普通人相比,特型演员的生活不算差。他们还是怀念过去当国家干部,有戏拍的日子。1991年之后市民经常上街游行,为自己的生活水平、养老金而抗议,队伍里就出现过好几位“列宁”和“斯大林”。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游行队伍里的“列宁”喊出这样的口号。(记者 许敏)(来源:时代人物周报)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