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书画拍卖为何屡现“双胞”案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8月06日08:07 南京晨报

  引言

  “这几年来,咱们国家的一些博物馆是频频‘失窃’。”一位书画界的资深人士开玩笑地对记者说。一问究竟,他解释说,就在书画拍卖市场极其火爆的这几年,在拍卖会上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些明明是藏在各大博物馆的名画,怎么就上拍卖行公开拍卖了呢?仔细一打听,原来要拍卖的这些落款为某名家的作品竟与国家一些博物馆收藏的这位名家的真
迹几无二致,两者是地地道道的“双胞胎”。

  名家作品“双胞胎”屡屡出现

  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举了个例子,去年北京一家大拍卖行隆重推出了一幅元代著名画家倪瓒的《江亭山色图》(最终拍卖价1980万元),该画上钤盖有清朝著名收藏家梁清标的“焦林”、“观其大略”两方收藏印章,证明其流传有序。同时还说了个故事,称这幅画是我国著名古书画鉴定家徐邦达在解放初期,费尽心力想为国家征集的一幅名画,可惜未得,事隔50年后,藏家的后人拿出来拍卖。可令人奇怪的是,台北故宫博物院也收藏了与此几乎一样的一张倪瓒的《江亭山色图》,连题跋的位置和内容都一样。所不同的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那张画加盖了“乾隆御览之宝”等多枚皇家收藏印章。

  就在最近,这家拍卖行还推出了“扬州八怪”之一黄慎的一幅《八仙图》,而与此同时,泰州博物馆也藏有几乎相同的一张《八仙图》,两者不同的是题字落款的年代。据泰州市博物馆馆长汪维寅介绍,该馆收藏的这张黄慎的《八仙图》,经过谢稚柳、刘九庵等国家级书画鉴定家确定为真迹,而他本人在市场上经常看到这张《八仙图》的多幅赝本,破绽往往出在题款上。

  作假者获暴利而不违法

  为什么会出这样离奇的情况。一位业内人士道出了其中的缘由:都是巨大的利益惹的祸。现在有些人看到名家的作品卖得好,就开始打一些知名真迹的主意。这位人士表示,照理说,造名家的假画,最好做臆造本。因为如今的信息传播速度太快,哪位名家的某一张真迹收藏在哪个馆,只需要上网点击一下鼠标,就能一目了然,临摹一张名家真迹,落这位名家的款,容易引起怀疑,极可能拍不出去。但奇怪的是,有人根本不管这一套,明知道这张真迹在某个博物馆里收藏,照作假上拍卖行。更有甚者,出大价钱“请”出某位名家,写上一篇评析文章,直截了当地告诉你,某博物馆里有一张与此相同,两者各有千秋,看似坦白,却更具欺骗性。为什么有人敢这样明目张胆地造假?原因很简单:一旦得逞,他将获得数十万,甚至数百万、数千万的惊人利益,而且还不用承担任何的法律风险,何乐而不为。有业内人士表示:盗卖毒品,利益巨大,但一被逮捕,可能要上断头台;造假画则不然,无论你怎么造,目前的法律对你没办法,没有一条法律条文规定:造假画是违法犯罪行为。

  一家国际著名拍卖行驻中国首席代表江炳强先生介绍说,按照国际上的惯例,他所在的公司一般不接受高于8万元的现金交易,大额交易都要通过银行来完成,这样方便政府查询大宗资金的流向。据悉,此种情形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作者:丁莹 韩红林

  (来源:南京晨报)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