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被背叛的纪录片(下)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8月06日09:23 南方都市报

  冷片旁观

  雅荻专栏

  《挑战者姚明》少见的独到之处是选择了翻译科林的视角,这条线索也成为了影片的重点。但无论如何,科林眼中的姚明就像美国人眼中的中国一样,巨大的文化差异造成了彼
此间难逾越的障碍。美国对中国的热情与无知从影片的开场序幕段落就可见一斑,在这一段片头出现之前的段落镜头中,观众看到的是经常在好莱坞大片里出现的那种被西方视点异化了的“想象中的中国”的图景,影片中的中国现代城市的景观被导演浓妆艳抹成京剧脸谱一般,极度华丽但无力触及其本来面目,只是随处塞满了类似长城、故宫等这些西方世界对中国刻板印象的视觉符号。就如同这部《挑战者姚明》的叙事一样表面化和空洞乏味,因为姚明和科林两个人之间的珍贵友谊之外,影片中鲜见观众真正感兴趣的其他内容,比如姚明和火箭队队友的关系到底如何?比如姚明对于类似巴克利、奥尼尔针对他不利的言行他内心究竟是什么想法?还有姚明面对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所带给自己内心的冲突到底有哪些等等,这些我们在影片里几乎都看不到,完全被大段的“政治意义”、“桥梁作用”的话语所替代。姚明身边的翻译科林就不可避免地成为姚明的知心朋友。

  当影片结束时,银幕上再次出现一片虚幻的远景中一位少年在长城上拍打着篮球的画面,这种“想象中的中国”的意味尤甚。正如前两天有人谈到,最近一位痴迷于在网络上张贴自己照片的网络红人其实就是中国,而中国就是世界中的这位网络红人。《挑战者姚明》其实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姚明无论被美国人如何追捧,他也无法摆脱自身本质上是把NBA进一步推向全世界的棋子的定位。而披着纪录片外衣的《挑战者姚明》其实也只是向全世界贩卖NBA、贩卖姚明的一件廉价推销品——影片成本甚至低到在IMDB网站上都查不到影片的预算。想来也是,NBA巴不得免费把自己拥有的比赛画面拿到全世界的大银幕上去放,而且剩余的采访画面又需要花几个钱呢?所以你说它是一部八十八分钟的NBA宣传片都一点不为过。

  这部影片其实去年九月已经在多伦多电影节亮相,但却一直推迟到今年四月中旬在美国本土非常有限的十二块银幕上上映,而且此后的发行规模再也没有超过十二块银幕。《挑战者姚明》英文原名为《姚明之年》,意指2002年姚明成功当选当年NBA“状元秀”,以及此后的2002-2003赛季中姚明所刮起的“姚明风潮”。疑问就在于为何这部影片直到三年后的今天才做发行,影片内容都是三年前的老黄历了,此时的姚明早已不是当年的“新手”,所以这部影片在美国本土推迟至今才发行或许有其他层面的原因,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但事实是这部影片在美国的本土实在没有什么影响,因为影片本身就有炒冷饭之嫌。这从影片如此小的发行规模和短暂的上映周期,以及最后北美只有两万多美金的院线票房成绩可以清楚得出结论。与之相反的是,国内引进这部影片可谓“神速”,只比北美公映晚了三个月,就差“全球同步上映”了。虽然《挑战者姚明》只在国内数字院线上映,但相信以姚明在国内的号召力,最终国内票房轻松胜出北美地区成绩,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事。这种反差背后显现出的问题,相信明眼人都能心知肚明,也就不在此聒噪了。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上面所有这些对影片的批评都是基于影片本身纪录片样式与内容之间的反差而言,而绝非针对姚明本人。姚明个人所取得的成就和成功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这是他天赋和卓越努力应得的结果。但同样,国内所有喜爱姚明的人如果看完这样一部影片,我们是否也应该扪心自问:我们真的了解姚明吗?我们真的愿意去了解他吗?还是像影片结尾处翻译科林在机场送别姚明,遥望姚明高大背影时所发出的感慨:有时觉得很了解他,有时却觉得“对他从未了解过”。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