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蒙面咒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8月08日09:28 南方都市报

  推荐三: 《女雕刻家》

  菡阁 (本报书评人)

  一条没有尽头的秘道,必须前三步后五步右七步地摸索着前行。每一个破绽都是转机,只不过有可能是生机,也有可能是危机……几乎所有的悬疑小说玩的都是相同的把戏,作
者永远想把读者逼进一个被牵着鼻子走的境地,而读者则想步步为营地让谜底中途崩溃。

  在这一场蒙面的心智较量中,决定胜负的只不过是推理手段的高低而已。

  遭遇米涅·渥特丝的时候,一直惴惴地不知道是否就此遇见了高手。尽管在资料上看到她“只花了短短三年时间,用了区区三部小说,就拿光了大西洋两岸象征侦探小说最高荣誉的所有可能奖项——包括1992年其处女作《冰屋》获当年英国推理作家协会年度最佳新作大奖,次年《女雕刻家》荣获美国推理作家协会爱伦·坡奖,1994年推出《毒舌钩》,又摘取了英国推理作家协会金匕首奖。米涅·渥特丝也荣登继阿嘉莎·克里斯蒂之后、已空缺长达近三十年的推理小说女王宝座。但这些一长串关于头衔的阐述都绝没有最后一句来得刺激——“与丹·布朗并称为当代悬疑小说界至高双峰”。

  虽然明明知道这是出版商惯用的宣传手腕,但在这一刻还是被她表现出来的实力(至少是开始在表面上看起来)小小地吃了一惊。

  实际上米涅·渥特丝和丹·布朗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可比性,除了必须承认他们同是一个重量级的高手,而且都是靠“一书成名”外。米涅·渥特丝和丹·布朗完全走的是不同流派的路数:丹·布朗的小说结构总是大开大阖,喜欢将谜底融和在宗教与科学的矛盾之中,文字阅读起来有如悬空的磐石一样的厚重、危险;而米涅·渥特丝更关注社会现实和人生困境,虽然通篇设的都是连环套的局,但你仍然能够感受到文字间流淌的强烈、浑厚,甚至残忍的激情,所以她文字里的厚重充满了重金属的质感,会让人联想起遗留在欧洲古战场上的一柄青铜重剑,时不时于碧血黄沙下发出隐约的寒光和悲鸣。

  阅读她,是需要勇敢和敏感的。

  如果是《冰屋》和《女雕刻家》同时让我选择,我想我更喜欢后者。米涅·渥特丝的第二本悬疑小说《女雕刻家》绝对超越了处女作《冰屋》,讲述的是女作家罗莎琳受命采访一名绰号为“女雕刻家”的罪犯奥莉芙·马丁,然后发现重重疑点的故事。一个故事很完整地读下来后,就不得不佩服在操控悬疑气氛和故布迷阵方面,她绝对是一个懂得张弛有度的高手,喜欢缓慢地解开迷阵里每一个局。这样的解谜速度有切肤的撩拨意味,挑逗中明明含着剧痛的,但是尝起来实在很迷人。

  而且她的笔触有相当高的真实还原系数,可以如高清晰度的摄像头一样随意进出她所描写的任意场景,具有强烈的影视效果。一不小心,视觉就很容易在她的文字里受虐,恨不能立刻看到BBC用她的原著拍的那些电视剧集。

  真的很喜欢她在小说一开头就以描述一个女凶手的丑陋把阅读的触角逼到了绝境,面对一个双手染满母亲和妹妹鲜血的女人,偏偏丧尽天良的灵魂就和她不忍卒睹的容貌一样污垢和丑陋,像她自己形容的“厌恶得不寒而栗”,那是一种无可诉说的压抑,心脏在开篇之初就遭遇重击然后脆弱不堪。接下来一个又一个很关键的环节放电影般地从连环套上剥离出来,但是越接近真相,那种诡异和厌恶的感觉是让人无法抵挡的越来越浓。就算到了小说最后,她一般也绝不给人释然和喘息的机会,往往还抖出更大的威胁和秘密——好莱坞商业大片的编剧们往往在悬疑片片尾都玩这一招,难怪她能讨美国人欢喜。

  记得在小说结尾读到“真相的范畴小而明确,然而错误是无边无际的”时,恐惧才潮水般一层盖过一层地向心头袭到,连眉毛也因为一刹那的颤栗而上挑。

  很明显,在这场读者与作者蒙面的心智较量中,那个擅长布局的“女巫”一早就下了让人在文字里迷路的“蒙面咒”。

  图:

  《女雕刻家》

  [英]米涅·渥特丝著,南海出版公司2005年7月版,20元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