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电视剧《苦菜花》等热播 各界热评“抗战经典”改编(图)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8月28日07:29 新华网
  《小兵张嘎》、《野火春风斗古城》、《苦菜花》,如今借助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正力图在北京再次燃起观众的激情。然而正如一些评论家所说,编剧、导演、演员是“费力难讨好”,这些经典作品都是观众耳熟能详的作品,他们对其中的人物、事件都形成了固定的印象,在看新版作品时,难免要做比较,而改编后的作品常常会得到大家褒贬不一的评价。
电视剧《苦菜花》等热播各界热评“抗战经典”改编(图)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作者家属如是说

  “杨晓冬”“银环”原型是我父母

  李家平(《野火春风斗古城》作者李英儒之子,供职于中国现代文学馆)

  改编确实热
,我都喜欢看

  我看了电视剧《野火春风斗古城》,感觉还行,虽然对原著有一些改动,如把“周老伯”与“房东苗先生”合并了,但这是正常合理的改编,毕竟小说与影视的艺术形式不同,只要基本尊重原著就可以了。

  父亲这本书写于上世纪中期,原著不到30万字,最早出版是1958年,开始由作家出版社出的,后来版权转到了人民文学出版社。当时我才五六岁,但知道父亲在写重要的作品,只是没想到会产生这么深远的影响。也可能跟拍成了电影有关,王晓棠对金环、银环的塑造非常成功,让观众过目不忘。

  电影毕竟只有一个半小时,有些人物关系与感情没能展开表现,我和妹妹一直想把小说拍成电视剧,经过多年筹备,我们在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时拍成电视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但引起的关注没现在这部大。现在这部戏我认为可以叫“现代版”,它比我们那部更有现代气息。

  现在的经典作品改编确实很热,我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好,毕竟当年的革命历史还要让大家知道和传承。你说哪部更好也说不上,《苦菜花》《小兵张嘎》《野火春风斗古城》我都喜欢看。

  “杨晓冬”和“银环”原型就是我父母

  说到《野火春风斗古城》,很多人都问我人物原型,说“杨晓冬”和“银环”是否是我父母,其实这确实是取材于我父母的革命和生活经历,你要说那些人物是他们也不错,只不过进行了艺术加工。

  我父亲李英儒是河北清苑人,早年就在古城保定做地下工作,他对外的职业好像是政府职员;我母亲张淑文是家庭主妇,主要担当交通员的任务。他们当时以夫妻的名义一起在保定进行革命活动,既有便利也有不便,便利的是夫妻身份容易瞒过敌人,不便的是保定是个小城,在那儿那么多年许多人都熟悉他们,所以处处小心,他们后来便只能白天潜伏,夜晚出来活动,那时的残酷环境一点也不比小说中写的少。

  北平解放时,我父亲先去了天津陆军军医大当政委,后来才回的北京,他去世时75岁。

  原著作者专访

  电视剧让我有点尴尬

  徐光耀(小说《小兵张嘎》原作者,电影《小兵张嘎》编剧)

  我的书没有电影影响大

  《小兵张嘎》之所以在今天仍然受到这么多关注,我想有三个原因:

  一是嘎子的形象代表了中华民族丰富人物中的一种。生活中确实有这样一种人,个性调皮爱捣蛋,但他做的都是些无伤大雅的恶作剧,并非损人利己。嘎子这种人富于智慧,也正因此,他才能在危难当中机动灵活,能转危为安,变被动为主动,在他身上体现出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敢。

  其二,因为是抗日题材。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给国人留下惨痛的记忆,在嘎子身上,我们能看到他强烈的爱国主义,能借这个人物形象发泄出我们对鬼子的痛恨。

  第三是电影的影响。虽然我的小说也发行了100多万册,但这些书没电影的影响大。尤其当时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小兵张嘎》的是非常强的班子,导演崔嵬对电影的成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当年从写小说到完成电影剧本,我只用了两个月,但在这之前我有长年的生活积累。我13岁参加八路军,一直参加战斗,我身边有很多人用嘎子的方式,用嘎子的心眼与日本人战斗,这些形象一直在我脑海中储备着。最重要的是,虽然嘎子是主人公,但嘎子打鬼子的成功与集体息息相关。

  对电视剧我不是很满意

  电视剧《小兵张嘎》播出后我看了两集,但不是很满意,觉得有点尴尬。

  首先电视剧里的鬼子表现得比较傻,比“纸老虎”还“纸老虎”。此外,嘎子当然是个小英雄,但一个孩子在鬼子司令部来去自由、为所欲为,违背了生活真实。而且严格地说,电视剧中的嘎子与我原来塑造的那个嘎子相差太多,他哪像原来那个机智勇敢、善于跟敌人斗心眼的孩子啊,这个嘎子只能说是“一定程度的英雄主义”。

  说来也奇怪,我和身边的一些老同志不喜欢电视剧,但我发现很多十三四岁的孩子很喜欢,看得津津有味,这很出乎我的意料,我也不太理解。我想,如果他们看了电影之后,是不是就会比较出电视版和电影版哪个更好了。

  当然编剧的困难也是可以理解的,他没参加过抗日战争,改编起来有局限,如果要求他们把过去时代的生活和人物与今天完全协调一致,这要求也有些过高。

  荧屏观众说法

  《小兵张嘎》:与记忆中的嘎子相距甚远

  对很多观众而言,电影版《小兵张嘎》不仅是一部历久弥新的经典作品,更是童年美好回忆的一个符号。然而这部电视剧问世伊始得到的评价褒贬不一。

  记者了解到,大家意见最大的是觉得嘎子并非是他们记忆中那个调皮、聪明的男孩子。一位观众告诉记者:“机灵聪明勇敢的嘎子被转化成一个喜剧明星,距离我小时候的记忆太遥远了。”一位中学生则表示,“剧里的鬼子怎么那么笨啊。”当然也有观众表示,在这部电视剧里看到了作者寄托的人性关怀。“比如那个饭店老板。他既为日本皇军的捧场而沾沾自喜,但也从没想过要出卖八路军,他只想把自己的饭店开下去,并力图开得红火。这样的人是真实的,是他这种人的人性的多侧面表现。”

  《野火春风斗古城》:表现的是“爱国”而非“爱情”

  《野火春风斗古城》不但故事经典,还在上世纪60年代创造了一批“偶像明星”,王心刚扮演的杨晓冬,王晓棠饰演的金环、银环姐妹,更是从此深入人心,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

  电视版《野火春风斗古城》播出后得到不少好评。比如观众评价说,许多小人物情节出彩,比如开场时杨立新饰演的说书人“杨自新”为掩护同志决定牺牲自我,打闹小校场一段看得人热血贲张。还有观众评价说,电视剧看起来既紧张又过瘾;而且在人物刻画方面合情合理,不像其他电视剧个个主角都是“高、大、全”。

  当然这部电视剧也有一些问题,比如有观众指出,新版主要表现的是“爱国”而不是“爱情”,金环、银环在片中虽然都有各自的感情,但没有作为重点突出表现,更多是甘于牺牲的“革命式爱情”,不少年轻观众感觉不过瘾,编剧和导演在这方面似乎过于保守。

  《苦菜花》:新内容基本获得观众认可

  长篇小说及同名电影《苦菜花》在上个世纪60年代风靡全国。1965年,电影《苦菜花》作为抗战胜利二十周年献礼片上映。后来全国有十几种剧种改编演出,小说至今也发行了数百万册。

  改编后的《苦菜花》加了很多新内容,这些新内容基本上获得了观众的认可,认为比较有味道,很真实。一位观众说:“尤其几场青年的恋爱戏,青年演员处理得真好,很符合当时的社会环境,演员都选得很好。”但也有观众表示,陈小艺扮演的冯大娘太年轻了,那种苦难感不太强。这位观众说:“虽然她演母亲有些感觉了,但演现代戏还行,而扮演战争年代的母亲,感觉不是很到位,与我小时候看过的电影版《苦菜花》相比,还是那个老演员演得好。”

  电视剧《小兵张嘎》梗概

  奶奶为保护八路老钟牺牲了,嘎子找传说中的罗金保,打鬼子替奶奶报仇。在县城结识了佟乐,嘎子仇没报,反被鬼子追杀。在佟乐和神秘便衣的帮助下,脱离险境。便衣原来是罗金保,将嘎子带到区队秘密隐藏之地。嘎子从此以小八路自居,还缴获一把真枪。眼看梦想实现,枪却被区队长收了。

  后方特派员刘燕肩负使命路经白洋淀被伏击,不知下落。鬼子派了石磊冒充特派员混入区队,但被嘎子无意中发现。嘎子和佟乐、胖墩行动起来,误认为区队联络员纯刚是奸细。鱼户女儿玉英,打鱼时救了刘燕。刘燕受伤难行,请玉英寻找联络员。玉英在城里遇到了嘎子。三方力量围绕着真假特派员斗智斗勇,特派员肩负的任务迫在眉睫,药品将在指定时间内经过白洋淀。鬼子方面,肥田和斋藤试图通过石磊了解真相。区队钱队长则逐渐识破石磊真面目,将计就计引鬼子出动。而刘燕却与孩子们在一起。

  经过种种误会和巧合,以嘎子为首的孩子们,粉碎了敌人的阴谋。

  电视剧《苦菜花》梗概

  王家深宅大院妻妾成群。三少爷王柬芝从北京念大学返乡,发现自己妻子与长工王长锁通奸,并生下了私生女杏莉。王却忍辱负重,默认了“奸夫淫妇”在自己眼皮子底下长期存在。

  王家使女出身的“母亲”积极投身村里的抗日斗争。成为了革命母亲,使她懂得了对付残暴的敌人,只有拿起枪杆子进行斗争的真理。“母亲”的女儿娟子爱上年轻有为的县委书记姜永泉,却遭妇救会长赵星梅的争夺,壮烈牺牲的兵工厂厂长竟是娟子的亲哥哥,而“情敌”赵星梅竟是娟子的嫂子。

  淑花姑娘惨遭鬼子轮奸,被救后做了小学教师,与校长王柬芝“女儿”杏莉成了好友。杏莉无意中进入王家地道,发现自己最亲近的人正在向日军秘密发报。他残忍奸杀了杏莉。这个特务被捕后,供出了他的顶头上司——竟是人们同情的弱女子,原来,她的真名叫“山岛花子”——是日本高级特务……

  电视剧《野火春风斗古城》梗概

  抗日战争时期,杨晓冬被派到古城领导地下工作,他亲自散发抗日传单,面斗伪省长吴赞东;智斗蓝毛护送首长过封锁线;反抢粮夜闯伪商会;入虎穴只身说服伪团长关敬陶起义。在他的领导下,韩燕来、小燕、周伯伯、武工队的梁队长、膘子等古城地下工作的战友,组成了抗日的坚强堡垒。

  金环和银环是剧中亮点。刚强、泼辣的姐姐金环爱憎分明,面对死亡的大义凛然让人崇敬,妹妹银环热情、善良、忠贞的性格在与敌人的斗争中得到充分体现。

  杨老太太牺牲自己保护了儿子的生命,保护了古城地下抗日组织。反面人物伪省长吴赞东、高大成,特别是伪团长关敬陶最后起义的篇章,在人物的心理刻画上细致入微、循序渐进,让人感动。(记者李冰 赵明宇)(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