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中国新闻周刊:好莱坞暑期票房,这个夏天不太火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9月05日14:03 中国新闻网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上层阶级”不够“富裕”和整个“中产阶级”的缺失,是导致今年好莱坞暑期票房不如去年的主要“原因”。

  文/马海兵(发自美国)

  8月24日,《世界大战》在中国上映,在北京各影院,尽管一周来票房仍居首位,但与列第二位的法国动物电影《帝企鹅日记》并无太大差距。

  这样的尴尬也发生在美国,尽管截至8月28日累计2.3亿美元的票房已经很可观,但对于一部贴着正宗“斯皮尔伯格”标签的超级大制作来说,这个数字并不那么令人兴奋。要知道在暑期档战幕还没拉开的时候,绝大多数媒体对《世界大战》的总票房预计都超过3亿美元。这也显露出好莱坞今夏票房的尴尬现实:这个夏天不太“火”。

  暑期票房持续低迷

  《世界大战》在北美电影市场的表现并非特殊。事实上,好莱坞今年整个暑期票房都有些“中气不足”。截至8月28日,好莱坞今年累计票房和去年相比缩水近十个百分点(9.3%),缺口达6亿美元之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暑期档票房的低迷。从5月初到目前,北美周末票房相对于2004年已经连续走低18个星期。更为严重的是,在圣诞档到来之前,这种“持续堕落”还没有扭转的迹象。

  首先,开启暑期档大门的两部亿元大制作票房都“砸”了,而且砸得很惨:《极限特工2》不到3000万美元的票房,让索尼公司今年血本无归;《天国王朝》4700多万美元的成绩,也让20世纪福克斯公司惊出一身冷汗。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原本让人期待的“大片”纷纷落马,比率之高,也堪称近年之最。

  且不说《逃出克隆岛》与《绝密飞行》这样输得惨不忍睹的例子,其他一些“名导+名演”、很具“卖相”的影片也最终欠收:原本以为会创造亿元风暴的《铁拳男人》(CinderellaMan),到目前也就刚过6000万;罗得里格兹的童趣新作《鲨鱼郎与岩浆女》(TheAdventure of Shark Boyand LavaGirl),只取得了《特工神童》(SpyKids)系列不到一半的成绩;美女妮可·基德曼在《家有仙妻》中的喜剧功力很难让人认同,而像《喧嚣足球》(Kicking&Screaming)和《欧洲情圣》(Deuce Bigalow:EuropeanGigolo)这样的疯狂搞笑派也完全不能取得去年《躲避球》那样的成功。即使像《星球大战》、《世界大战》、《马达加斯加》这样已经取得不错成绩的超级巨制,和去年的票房大鳄比还不算冒尖,同时也普遍低于预期成就。

  从制作公司来看,今年夏天索尼公司可谓“颗粒无收”,不仅没有一部票房上亿的作品,更不用提超级失败的《绝密飞行》了,导致比去年的暑期总成绩萎缩了3.7亿美元这相当于一部《蜘蛛侠2》的年度总票房。梦工场的日子也很不好过,《马达加斯加》的小赚不足以弥补《逃出克隆岛》造成的巨额亏空。因此,到目前为止,梦工场今年的收益相比去年同期减少了3.7亿美元左右,恐怕真的难逃并购衰运。

  有趣的是,今年夏天最“倒霉”的难兄难弟,恰好是去年夏天最拉风的两条票房大鳄制造者。以家庭题材在电影市场上一贯稳健的迪士尼,过去的几个月收获也不是很多。除了走儿童喜剧路线的《反斗甲壳虫》没有取得预期效果、跟风翻拍日本恐怖片《黑水凶灵》没能幸运走红外,连在动画这个优势项目里的《雷霆军鸽》(Valiant)都卖不出价钱,也真够背运。

  质量与创新不是动因

  不少媒体分析都把好莱坞今夏票房的走低,归结于影片“质量”不行,进而引申出好莱坞已经“黔驴技穷”,不日将萧条如香港影市。其实,影片的“质量”如何,有多种评价标准;即使今年暑期档真的有一些低劣的作品,也属正常:好莱坞每年夏天都会有不少被评论家或影迷归入“烂片”的作品,单以这一点无法说明为何单单今年就“混”不过去。

  以迈克尔·贝的《逃出克隆岛》而论,且不说此君是制造票房大片的老手,其执导的影片票房没有不过亿的单看影片本身的话,《逃出克隆岛》也不是烂到没法看。要说缺点,迈导以往的卖座片中也不缺,偏偏《逃》片就砸了,令人摸不着头脑。何况,被评论为很不怎么样的《史密斯夫妇》、《最长一码》和《神奇四侠》却能笑傲今夏。可见影片“质量”与票房之间的关系,还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又有人认为,不管具体质量如何,影市整体缺乏“创新”作品,是导致票房低迷的主要原因。回头看看《逃出克隆岛》和《绝密飞行》,那些大肆破坏的视觉效果,的确很容易引起审美疲劳。浏览一下今夏暑期票房的前十名,确实也很难找到一丝“新鲜”的气息。然而去年、前年的十大,同样是俗套的类型片和老调长谈的续集片占绝大多数。

  今年的《罪恶城市》也算主流商业片中做得比较另类新鲜的了,可它的票房是绝对无法过亿的;反倒是剧情模式、导演手法几十年不变的卢卡斯,他的每部《星球大战》偏偏就能大卖特卖。就算去年的票房冠军《怪物史莱克2》,被评论为“江郎才尽”,却丝毫不影响其获得超过4亿美元的收入。实际上,在电影市场上,“创新”有个“度”的问题,超过了那个“度”的创新,反倒会变得很“小众”了。

  不过,从市场整体来看,好莱坞的这个暑期其实并不能算“差”,甚至在某些方面还可以说不错。今年有9部超过1.4亿美元票房的电影,而去年才6部;今年这些电影的总票房有18.4亿美元,高于去年的15.7亿美元。不过,今年暑期的头三强(《星战3》、《世界大战》、《蝙蝠侠前传》)总票房却比去年前三甲少2.5亿。去年暑期档有八部电影的票房在8500万到1.4亿美元之间,而今年暑期没有一部这样的作品。如此看来,似乎“上层阶级”不够“富裕”和整个“中产阶级”的缺失,是导致今年票房不如去年的主要“原因”。

  不过,以上“原因”还只是描述了一个事实,并非原始驱动因素。徐克说“人心就是江湖”,在电影市场上,“人心就是票房”。可惜的是,“人心”是无法泛泛研究的。一来“人心”多变;二来,个体的偏好无法叠加与合成,因此,单从一个简单的整体票房结果,来反推观众的心理并试图对个体观众的心理进行综合,是一项“不可能的任务”。透彻读解“人心”之不可能,也就注定了完全解释年度票房差异的不可能。

  不可预测的好莱坞

  其实,关于好莱坞暑期档也好、年度总票房也好,他们的动荡起伏,不仅缺乏可解释性,而且根本不用解释。

  美国电影研究者中有句行话,叫“好莱坞没有定数”(Hollywood does not operate onacontinuum)。这句话的原意是说好莱坞的运行没有连续性,也就是说缺乏一个明确高低起伏的轨迹可供研究。

  且不说观众的心理很难琢磨,即使好莱坞的片商们能琢磨透,他们的反应也是具有“延迟效应”。因为一般上什么新片、在什么时候上,都是至少在一年多以前就决定了,很多项目决策的年份更早。决定的时候也许还是符合潮流的,等到上映的时候,也许观众的心早变了,导致市场的反应也跟着变了。

  因此,以时间长轴来看,好莱坞票房的动荡起伏,只要不超过一定的“阀值”,都是正常的。何况,目前大家比较的对象是2004年,那是创造好莱坞票房历史最高的一年,比之少一些也属于正常动荡范围。

  实际上,好莱坞的“实际票房”一直处于有起有伏的状态,虽然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票房数字是一直增长,但那是不计通货膨胀率而且是在票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统计的。根据“权衡”过后的票房指标,新世纪的头两年观众人数是增加的,而从2003年开始就减少了,到目前不过是第三年而已,还远远无法断论“好莱坞票房危机”。

  此外,票房数字的不强劲也不意味着好莱坞收不回成本,所谓“墙内开花墙外香”,近年来海外市场在好莱坞的总收入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特别是大明星、大班底的影片,海外票房往往高过本土票房。例如在本土遭冷遇的《天国王朝》,其海外票房是本土票房的近四倍,如果再加上目前同样火红的DVD发行市场,盈利已没问题。

  最终一点,就是电影,尤其是商业电影,是一种“时尚”产品,而任何“时尚”都是无法准确估计的,具有很大的非理性因素。

  今后好莱坞会发生什么变化,着实很难说得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至少明年好莱坞的电影,不会看起来和今年有太大的不同。(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