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中央公园的“门”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9月07日12:42 新民周刊

  撰稿/宋明炜

  从60年代开始定居纽约、把“60年代”精神贯穿一生的克里斯托和让娜-克劳德将艺术定义为“自由的尖叫”。这声“自由的尖叫”至今带着60年代的腔调,它不是艺术家的呓语,而是发自于人群——发自于每一个观众,每一个走进“门”里去的人。但人们当然会怀疑这尖叫是否真的自由……

  150年前在曼哈顿上城修造的中央公园,从来没有门。今年2月,年近七旬的老先锋艺术家克里斯托和让娜-克劳德夫妇(Christo&Jeanne-Claude)却在中央公园搭建了7500座橘黄色的“门”。每座门高5米,宽2米到6米不等,垂挂着2米多长的门帘,均等相隔3米半左右,整齐地排列在公园里长达37公里的步行道上。耀眼的橘黄色绵延不尽地流动在蓝天、白雪、秃树枝组成的纽约冬景之上,远远望去,偌大一个中央公园成为超现实的所在。

  像克里斯托和让娜-克劳德过去所有的大型环境作品那样(如包裹柏林国会大厦、包裹巴黎新桥、在科罗拉多河谷扯起巨幅幕布、用纤维布料包围迈阿密岛屿等等),中央公园的“门”使它所覆盖的这一部分现实变得似是而非了。这不是中央公园的“门”,这是中央公园“门”的幽灵。这也不再是中央公园了,这是中央公园的幽灵。

  克里斯托和让娜-克劳德的艺术作品又一次成了轰动事件。来自全世界的观光客飞抵纽约,冒着寒风,走进平素在冬季没人来的中央公园。这个名为TheGates的展品仅仅存在两个星期,据说它为纽约市带来了2.5亿美元的旅游收入。但克里斯托和让娜-克劳德声明,创作这个超大规模的艺术品,他们本人没有商业目的。他们从旅游收益中毫厘不取,也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政府、团体或个人资助(克里斯托和让娜-克劳德的创作费用全部来自个人腰包,此后他们将把“门”的部件零卖给各大博物馆,以赚得制造下一个作品的资金)。对于这个匪夷所思的巨无霸作品,人们议论纷纷,难解其意。这是一次纯粹的愉悦行为?——发疯的艺术家尽兴玩了一把,观光客因此在冬天的凄凉景色上看到了赏心悦目的奇观,艺术系研究生们有了新的论文课题?

  所有这些各式各样的反响,连同所有走进“门”中的观光客在无意中都成了克里斯托和让娜-克劳德艺术生产的一个核心部分。克里斯托和让娜-克劳德在艺术史上应该居于莫奈、毕加索、杜尚的行列;他们的作品创造出前所未有而且“不可理喻”的透视、色彩和形象,把人们的视觉从被框定的形式中解放出来,把人们的思想从被体制化的奴役状态中拯救出来。中央公园的“门”让人们惊诧、莫名其妙、满腹狐疑地面对熟悉的事物——那个位居于世界之都心脏地带的中央公园。艺术家和他们的人民被这“陌生的熟悉”所吸引,聚拢在此,面向空旷的天空、拥挤的都市,发出一声“自由的尖叫”。

  从60年代开始定居纽约、把“60年代”精神贯穿一生的克里斯托和让娜-克劳德将艺术定义为“自由的尖叫”。这声“自由的尖叫”至今带着60年代的腔调,它不是艺术家的呓语,而是发自于人群——发自于每一个观众,每一个走进“门”里去的人。但人们当然会怀疑这尖叫是否真的自由(人们窃窃私语:老克里斯托是不是早跟纽约政府握手言欢,合起伙来骗老百姓的钱?进中央公园的观光客顾得上考虑艺术革命吗?视觉与思维的体制哪能轻易克服得了?没看见中国游客都把这当成赶庙会了?现在这个驯顺的社会里,还有人会尖叫吗?……

  就算这尖叫已经成了窃窃私语,它在冬日里穿过中央公园的“门”,只化作阵阵飕飕的风声,但当中央公园的“门”在两周的时间内短暂地变成了中央公园的门,超现实也变得“似非而是”了——那声“自由的尖叫”于无有中在纽约的神经上留下了刻痕。

  宋明炜

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博士后、夏威夷大学中国文学和电影助理教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