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回忆是一种怀乡病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9月19日09:39 南方都市报

  特别推介

  回忆是对时光流逝的怀念。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回忆中,就像今天回忆昨天做过的事,甚至在你满足之后回味刚才做爱的感受,一切转瞬即逝,回忆充满了忧伤——或者,它就是乡愁,就是人类最基本的乡愁。

  当一定期限的时光堆积,尘埃落定,回忆就有了充分的借口,也更具信心。尽管在时间上可能是近距离的,但如果时代风尚发生了变化,回忆就能提供异质的经验。此刻的回忆,也就从个人意识进入到公共层面。近年文艺作品的怀旧风,也许始于贾樟柯电影《站台》,它在世纪初近距离地回忆了上世纪80-90年代青春的日常风景。最近更有顾长卫电影《孔雀》和王小帅电影《青红》深陷回忆。更早的还有姜文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以及稍后王朔小说《看上去挺美》,王朔的动机恰好就是“现在就开始回忆”。到今天,回忆已然构成一种风格化、类型化的中国影像潮流。这些影像、小说中的人生,无论是特殊群体(比如70年代部队大院的孩子)还是普通小民,他们的青春风景都有别于当下的新人类/新新人类。经验的异质是显而易见的。

  或者正像本雅明说的,“捕捉过去就是捕捉过去的形象”,过去形象的价值就在于跟现在形象的异质。假如以1992年中国市场化初潮为分水岭,时代风尚的变迁有目共睹,今夕何夕,人们正在被一个实用主义、现世主义时代完全裹挟着。是啊,“这么早就回忆了”。为什么不呢?回忆60年代,就是捕捉60年代的形象,就是描述60年代的思想气质。一册主要以“689一代”(60年代中后期生人,80年代度过大学时光,90年代进入而立之年)自我阐释其精神图景的怀乡性文集《这么早就回忆了》,再次提供了理解物是人非的契机,让一代人得以重新凝视光阴深处的黑白肖像。

  在李皖、赵柏田、许晖等人的阐释中,这一代人是被忽略的一代,是“红旗下的蛋”,是红色时代的遗民,是农业时代的孑遗,是历史的观看者和参照物,是过去时代的过渡体,但也是与青春、理想、激情、责任、生命、人生意义这些大词相联结的最后一代……最有领悟的莫过于许晖:“我曾经提出过‘60年代出生的人’的概念。这个概念是想说:我们诞生在60年代,当世界正处于激变的时刻我们还不懂事,等我们长大了,听说着、回味着那个大时代种种激动人心的事迹和情景,我们的遗憾是那么大。我们轻易地被60年代甩了出来,成了它最无足轻重的尾声和一根羽毛。”但无论他们怎么说,都暴露了一代人对“历史完整性”的内心渴望……似乎是承载了太多的伤感和孤独,所以他们“为过去感动”,这么早就开始回忆了。

  对了,正好我也属于“689一代”,书中人的思想回忆,庶几勾勒出我的“精神背景”。但是,要为许晖们的“历史完整性”而伤感乃至悲泣吗?问题是每一代人都有历史完整性的企图,可又有哪一代人真正寻找到了所谓历史的完整性?是50年代人吗?还是70后、80后?全球范围的60年代难道不是一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吗(那可是一个“全体青年人同时踏入的世界”)?而又有哪一代人放弃过宣称他们所处的时代不是大时代?——回忆的理由其实是有一个,而且只有一个:我们,你们和他们,人人都是怀乡的病人。怀乡是集体宿命。而回忆,是忧郁美学的一部分。

  马策

  图:

  《这么早就回忆了——60年代精神》,刘琅桂苓编,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5年6月版,28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