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我的父亲母亲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10月11日10:03 南方都市报

  真情人生

  谭力

  父亲离开人世已有三个多月了。

  每当早晨起床后,看到父亲曾经居住的卧室那扇紧闭的门,我会感到生活中似乎缺少一点什么——父亲在世的时候,这扇门通常是早早地就打开着的。

  七年前,年过古稀的父亲因病双目渐渐失明,又不慎摔了一跤,大腿骨折,加上脑血栓偏瘫,住了大半年院,虽然侥幸逃过一劫,但还是丧失了生活自理的能力。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父亲每天面对的是漫漫长夜和不尽的病痛折磨。但无论春夏秋冬,每天一大早,父亲喜欢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请求护理他的亲戚把门窗打开换换新鲜空气。时间一长,这扇门就给了我一种心理暗示,只要看到它正常地开着,我就会感到心里有一种实实在在的安稳。

  在外忙碌了一天,回到家里的时候,看到悬挂在

客厅的那张摄于上世纪60年代中的全家福,又勾起了我的回忆。照片中的父亲正当年,英俊、刚毅的脸庞透着几分老成;母亲贤惠端庄,两个姐姐及我依次排列在父母面前,一脸天真烂漫的稚气……这是我家最珍贵的照片。也是我对“家”最完整的记忆。因为此后不久,我的家庭同许多人家一样,在那场席卷全国的浪潮中受到了冲击。父亲因为是“问题干部”,被下放回到了老家——他是领着大姐走的,母亲则带着二姐和我留了下来。

  多少年后,父亲谈起这段往事我才知道,当时母亲申请同父亲一起“下放”,好歹全家都在一起。但她是单位的业务骨干,工作一时没能接得上,母亲的要求没被同意。从此,一家五口人分别生活在两个不同的地区。几年后,母亲调到了父亲所在的地区工作,但父母双方工作的单位仍相距几十里地,一家人仍是聚少离多。这样又过了几年,大姐中学毕业参加“三线”建设去了,二姐参加工作走了,我也赶上了上山下乡的“末班车”。

  当了一年多时间的知青,我应征入伍去了广西边防前线。那时的中越边境不太安宁,母亲十分牵挂我。听母亲的同事说,对越反击战打响后,母亲常常偷偷地哭泣,精神也不太好。母亲所在单位的上级领导从照顾父母生活上的考虑,将父亲调到了同一个单位工作,于是我又有了一个完整的家。那时候的“家”,对两个姐姐及我来说,不如说是驿站更为妥帖:一家人总是难得大团圆的,即使每年春节也一样。在广西边防的11年当中,我没有机会回家度过一个春节。当一切慢慢地变得好起来的时候,母亲因长年积劳成疾,过早地走了;如今,父亲又走了……

  当我意识到这是一种永远也无法弥补的阴晴圆缺,意识到从此以后我只能面对着这张“全家福”去回忆的时候,我对人生,又有了新的感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