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丁日昌与持静斋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10月17日14:24 南方都市报

  岭南藏书楼史话

  易奇

  晚清洋务巨擘丁日昌因参与洋务和平定太平军而得大名,反掩其亦是一藏书大家。丁日昌(1823-1882年),字禹生,号持静,丰顺人,先世居福建长乐。13岁丧父,靠母亲黄氏
砍柴、织布为生。性聪颖,勤读经史,被誉为“神童”。他18岁中秀才,20岁补廪生,被惠嘉潮道光李璋煌誉为“不世才”。

  丁日昌经历清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历任苏松太兵备道、两淮盐运使、江苏巡抚、福州船政大臣、福建巡抚和台湾学政等职;晚年加总督衔,会办南洋防务,节制沿海水师,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任江苏布政使时,首创轮船航运事业;在办理天津教案时,主张自强和抵御外侮;在闽任政期间,兼督船政,到过台湾,促进台湾的经济、交通和文化的发展;还从福州船政局选送35名优等生赴欧留学;此外,他领导建设电报线路,筹办矿务和铁路,制定《海难救护章程》,整顿吏治,惩办贪官,为洋务派中坚。公务之余,丁日昌治学不辍,其著述已刊行者有《抚吴公牍》、《牧令书辑要》、《保甲书辑要》、《百将图传》、《百兰山馆诗》等。

  丁氏嗜书如命,平生致力典籍搜求。适值太平天国战后,江南各省藏书家遗藏多有散失,丁氏不惜重金,留意收集。如黄丕烈、顾湘舟等藏家散出之典籍大部分为持静斋收藏;上海郁松年“宜稼堂”所藏的宋元刊本,也多归丁氏所得。其中以景祐本《汉书》、世彩堂本《昌黎集》及宋刊本《礼记要义》、《礼记集说》、《两汉会要》、《东都事略》等皆为至宝。由于曾与同时藏书家陆心源争购此批郁氏藏书。陆心源后来在笔记中诟病丁日昌收书有巧取豪夺之举,然伦明、徐信符二先生否定了这种说法,以为陆有葡萄酸之嫌。丁日昌的藏书的另一个主要来源是苏州大藏书家顾沅艺海楼藏书。太平军入苏州城后,由于顾家与太平军暧昧的关系,艺海楼藏书得以完整保存。后清军收复苏州,丁以通敌名查封艺海楼,其时顾沅去世,后人散尽,顾书之精华尽归持静斋。

  丁日昌藏书之所,初名“实事求是斋”,后改名“持静斋”、“百兰山馆”、“读五千卷书室”。据说丁之藏书十万余卷,以多藏善本名世。丁氏归故里后,延请著名版本目录学家莫友芝协助整理著录,编有《持静斋书目》行世。后江标以是书目杂糅,因而重编,分宋版、元刻、抄本、校本四类,名曰《持静斋藏书纪要》,凡二卷。据姚锷辑、饶宗颐订的《潮州艺文志》载,此书目收录宋刊本55种、元刊本46种、校本12种、抄本406种、旧刊本12种。

  丁日昌逝世后,揭阳城内有书肆专卖丁书,宋元善本等大部分辗转北方;明、清刊本则一部分归顺德李文田泰华楼所得,东莞莫伯骥“五十万卷楼”、徐信符“南州书楼”则间有所得。《持静斋书目》刻本版片全部归广州华英书局。

  综观丁氏搜藏古刻旧抄,前后历时30载,所得固宏富,殆后相继散失。书之聚散由是叹叹。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