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别让怀旧变成消费品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10月20日14:45 扬子晚报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对于票房的不利,第六代一致表示出“无所谓”的态度———因为在国际上频频得奖,影片基本上都能卖得国外版权,导演也能拿一笔较为可观的奖金,收回成本没有多大问题。像《向日葵》虽然才在内地上映,日本、加拿大、巴西、西班牙、荷兰、美国、法国等国发行商均已买下了该片海外发行权,1300万人民币的投资已经收回。因此张杨颇为气盛地表示:拍电影不是为了赚多少钱,只要用心拍了,它的价值就存在,他本身不考虑票房的问题。可是,如果国际市场是“中国式怀旧”的唯一出路,那么第六代对于我
们的价值又在哪里?

  如果说,“中国式怀旧”是迎合了全球的“中国情结”而受追捧,而要想在国内市场上得到成功,他们就不仅要唤起同代人的共同记忆,还需要激发起不同时代人尤其是80后观众观看的“欲望”。可惜的是,在这一点上,第六代们基本上未能顾及,《孔雀》算是一部宣传与票房都较为成功的电影,它以精确的细节再现吸引了同时代观众在影院里回想过去,并为之感动。可是,大多数80后的观众对它却“不屑一顾”:“这些细节对于我们毫无意义!”的确,细节再逼真,回忆再深刻,但如果与他们无关,在他们眼中,就只能是一种“怀旧消费品”,就像我们看三四十年代老上海的心情一样,像我们看电影《长恨歌》的心情一样。再说,这些“消费品”看起来也不那么美好,其风格大多压抑、沉重、晦涩,很难引起80后的兴趣。

  出于对集体化、商业化、英雄主义或者主旋律的逃离与反叛,第六代导演们否认第四代的使命感,不屑第五代的商业化,因此,他们把视点转向内,看重“个人记忆”,思考着自己的“来路”。可是,他们对过往历史的触摸往往只是“隔靴搔痒”,他们没能够用记忆打动观众,反而把自己的怀旧变成了消费品。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又渐渐丧失了与现实对话和把握的能力。马彧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