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新世纪小巫师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10月21日14:51 新民周刊

  罗琳让西方世界近代以降一度边缘化的巫术魔法传统重焕生机。而《哈利·波特》系列果真带来了“奇迹”。

  撰稿/王宏图

  这个世界一刻也离不开奇迹。如果没有奇迹,人们也要将它创造出来。上帝说要有光
,就有了光,而人们说要有奇迹,就有了奇迹。世纪之交英国女作家J.K.罗琳的《哈特·波特》系列小说的热销,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哈利·波特”热,也创造了现代出版史上的一个奇迹。对此,人们议论纷纷,评说不一。不少人将这一热潮的形成归因于出版商成功的选题策划、铺天盖地的媒体炒作和成熟的商业销售模式,它们将一部平庸之至的作品装扮成了举世瞩目的圣书。美国文学批评界的元老、以《影响的焦虑》和《西方正典》等著作闻名于世的哈罗德·布罗姆更是言之凿凿地断言《哈特·波特》永远不可能跻身于文学经典的殿堂。本来文学作品的经典地位与读者数量的多寡并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布罗姆的那番话只不过显露了他对“波特”系列作品的蔑视。

  和众多进不了文学经典之堂、但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的作品一样,《哈特·波特》受到广泛的欢迎除了上述商业因素之外,它本身内蕴的魅力元素不容小觑。罗琳的成功并非纯然的侥幸,她使西方世界近代以降一度边缘化的巫术——魔法传统重焕生机。而她所塑造的哈利·波特这一新时代的小巫师形象更是脍炙人口,成为堪与米奇、史奴比、维尼熊等相媲美的文化符号。

  这可谓是一幕盛大的招魂仪式,久已销声匿迹的神灵世界霎时间复现出来:自从小哈利收到猫头鹰带来的神秘信件之后,他离开了女贞路凶悍自私的姨妈家,经过那神秘的火车站台,来到了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它是奇幻的神灵世界的一个缩影,魔法石、空中飞行、隐形衣、飞行扫帚、众多的精灵与妖怪(包括不断惹事生非的伏地魔),半人半兽的怪物,千奇百怪的变形,各种匪夷所思的现象层出不穷,而哈利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为一个技高艺强的小巫师。

  但这并不纯然是作者头脑中孕育出来的奇思怪想,应该说它有着其文化上的深厚渊源。早在西方文化的摇篮——古希腊时期,神话便滋养了史诗、悲剧等文学体裁,为它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古希腊的文学作品中,幻想中的神灵世界并不是独立于人世的彼岸天地,它与人世交融并合。就拿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来说,它们展示的是一个人神汇杂交错的世界,以宙斯为首的高踞在奥林匹斯山上的诸神直接介入、参预了长达十年之久的特洛伊战争。不仅战争的结局,而且那些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的祸福也直接或间接地操纵在神灵的手中。那的确是一个遍布神灵的世界,它们会在每个角落出其不意地显灵。处于文明草创时期的先民也是以虔诚的心情来描绘这色彩斑斓的神灵世界。神灵及其衍生的种种巫术、魔法在他们的眼里并不是什么无稽之谈,而是一种真实的存在,人们借助它们来理解自己的生存世界。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曾这样评价神话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功用:“神话在原始文化中起着一种不可或缺的作用:它表达、增强和理顺了信仰;它捍卫并加强了道德观念;它保证了宗教仪式的效用并且提供了对人们有引导作用的现实准则,因此神话是文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不是聊以消遣的故事,而是一种经过苦心思索而成的积极力量;它不是一种理性解释或艺术幻想,而是原始信仰和道德智慧的实用宪章。”(《神话在生活中的作用》)

  随着文明的进化和智慧的发展,神灵云集的世界在人们的眼中经历了一个祛魅的过程,它们失去了原有尊贵的地位,渐渐变得黯然失色。到了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中世纪欧洲,古代希腊、罗马及其他民族神话传说中的神灵世界成为与正统教义格格不入的异端的思想资料,受到程度不一的排斥。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它们又开始在文学作品中露脸,莎士比亚的《麦克白》中怂恿麦克白作恶的女巫,《暴风雨》中的精灵爱丽儿便是这样的事例。

  但这并没有导致神灵世界在文学作品中的全面复活。人们面对的毕竟已不再是沐浴在奥林匹斯诸神霓辉中的世界。理性的凯旋,科学的昌明,使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精神气质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实用和功利化的算计成了人们生活中的主导态度,沉思默想的内省、虔诚的激情被逐步边缘化,幻想的空间日趋瘪缩。在文学上,对人间现世生活的描摹开始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价值,世俗百态,形形色色的争斗和纷攘,泛滥奔涌的情欲,成为文学主要的表现对象;而随着心理学尤其是精神分析学说的发展,人的内心世界也被细腻逼真地展示出来。但这一切作品无论在艺术达到了何种精妙的境界,它所提供的是一个与现实基本对应的世界,神幻世界在其间根本没有立足之地。而且由于宗教信仰的式微,它们所提供的世界图景无法给人的精神带来形而上的慰藉与心理上的愉悦,纷扰的世态与丑陋不堪的人性极易使人坠入难以解脱的绝望之中。

  与此同时,不断遭到科学、理性驱逐的神灵并没有遁入幽暗的冥府,它们悄然栖身在童话、幻想小说等文类中,而“哈特”系列小说的热销促成了它在众目睽睽下重新登场。成千上万人的热切阅读,从中体验到快乐与放松,哈迷们似乎经历了一场集体性的返老还童。与古代的神话世界相比,哈利置身的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尽管只是一个微缩版的神幻世界,但它还是给人们带来了异乎寻常的惊喜。

  这种心理上的返老还童既得益于西方原有的文化传统,更与现代社会人的生存处境密不可分。用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的话来说,随着现代性的深化和扩展,理性的枷锁将越拉越紧,将人们囚禁在毫无个性色彩可言的官僚程式的牢笼中;只有在官僚理性坚如磐石的牢笼的边缘处,人们的日常经验才为自己保留着一席天地,只有在那儿它才能葆有着它的色彩和生动自然的特征。“哈利”作品中游荡着的巫术/魔法世界正是在那边缘处给人们的日常生活注入了一脉清泉。在那个惹人喜爱的小巫师哈利身上,人们似乎认出了远古时代那些顶天立地的伟大英雄的影子,在他的身上,赫拉克利特等人仿佛获得了重生。他生性善良,不畏强暴,足智多谋,百折不挠与恶魔争斗直至将其降服,体现了人类最美好的品格,这一新世纪的小巫师在带给人们快乐的同时,也为处于重重漩涡中的人们应对生存的挑战提供了一个潜在的楷模,增强着他们的勇气与信念。

  “哈利”系列小说或许永远成不了经典,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将长久地给包括孩童在内的人们带来快乐、勇气和希望。(作者为

复旦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副教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