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南方网专稿)《星》:探路中国音乐剧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10月21日17:10 南方网

  南方网陈爽

  南方网讯

  虽然也有人将讲究唱念作打的京剧视为中国本土的“音乐剧”,但真正现代意义的音乐剧却是19世纪末在英国喜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集音乐、戏剧、舞蹈于一身的现代
歌剧艺术形式,通俗易懂并受大众喜欢。一战后音乐剧在美国的飞速发展使“百老汇”几近成为音乐剧的代名词,并极大地影响了美国流行文化,《猫》、《剧院魅影》等剧的票房收入让电影《泰坦尼克》也相形见绌,表彰音乐剧的“东尼奖”每年举行,在美国亦是不输奥斯卡的文艺盛事;同时欧洲艺术界也不断有音乐剧佳作呈现,如《悲惨世界》、《窈窕淑女》、《万事皆空》等一直长演不衰,不少影视明星也乐于参于以检证自身实力。

  2005 中国音乐剧高产年

  音乐剧在中国也已经发展了二十来年,21世纪初,引进国外优秀经典音乐剧一时成为业内风潮,于是,安德鲁·韦伯的经典作品《猫》、《剧院魅影》先后引进,市场的良好反应带来利好的同时也带来业内人士对发展中国本土音乐剧的呼声,但与之相对应更多的是本土音乐剧的票房冷淡反应和批评者的一地口水。

  不过这些都没有阻挡后来者更为坚定的前行,2005年的音乐剧迎来了一个高产年,《卡萨布兰卡》、《冰山上的来客》、《金沙》、《阿诗玛》、《在那遥远的地方》等相继上马,广州歌舞团也将在11月公演一部原创都市音乐剧——《星》。

  “朝阳产业”的现实困境

  “音乐剧是中国艺术市场中的朝阳产业,值得我们花大力气投身其中。”信洪海,著名舞剧导演,编导过舞剧、越剧、昆剧、京剧、黄梅戏、话剧等,在看了居其宏编写的《音乐剧,我为你疯狂——从百老汇到全世界》一书后,他对音乐剧“朝阳产业”的说法深为赞同并亲力实践,《星》是他导演的第三部音乐剧。

  《星》导演信洪海坦言中国的音乐剧还处在起步阶段,作为创作者来讲,在制作音乐剧的过程中也是在不断地摸索,要一下子达到某种状态显然是勉为其难。他觉得国内的某些专家对中国的音乐剧也比较苛刻,一提音乐剧就拿世界顶尖的作品来作对比,在中国音乐剧的成长过程中,这种要求就显得过高。

  中国有很多优秀的歌舞剧,但在很多人看来只是换了一个名称的音乐剧却少有出彩的作品。广州歌舞团马明才书记认为音乐剧在歌唱、表演、舞蹈三方面要融合的适度,艺术上度的掌握比较难。而国内音乐剧的导演要么是话剧界,要么是舞蹈界。总导演需要有话剧或是舞蹈方面的来做助手,现场来指挥的执行导演是往往是舞蹈的多一些。有的音乐剧又偏话剧,“就是话剧加唱加舞蹈”。有的偏舞蹈,但跳起来跟剧情又没什么大的关系,马明才认为这都是国内音乐剧需要注意的东西。

  而另外一个音乐剧面临的现实问题是人才的问题,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日本音乐剧创始人浅利庆太就曾与中央戏剧学院合作开办音乐剧班,组建音乐剧团,但雄心勃勃1500万投资排演的名作《美女与野兽》苦撑60场后,惨淡的票房终令他弑羽而归,当年的演员现今仍活跃在舞台上的己不多见。中国音乐剧在市场运作上的短视使一部戏的生命力非常有限,而整体产生的音乐剧创作和表演人才也一直处于短缺状态。虽然“朝阳产业”的召唤使音乐剧在中国逐渐升温,但信洪海认为即刻产生大量的专业人才是不现实的,“节拍跟不上”。现在能做的“只能是边创作边培养,边摸索。”而启用有一定票房号召力的歌手是一个现实的选择,因为毛宁本身有一定歌舞实力,又有表演经验,面对市场的票房压力和招商考虑,“选择一个具一定明星效应的歌手,在这方面相对而言就成为一种捷径。”

  地域融合与风格原创

  信洪海导演的音乐剧《五姑娘》曾获得文华大奖,并以富有江浙一带的乡土气息和民俗特色而闻名,但在这部广州出品《星》剧上,他并不打算在在体现岭南特色上作特别的考虑和安排。信洪海说:“我觉得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地推进,城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从创作理念上来讲,都市现象的全球化,基本是大同小异。只是人们的生活习性不一样,从城市状态来讲,不是说具有很大的区别。作为都市的特征并不是很明显。”

  作为创作人的信洪海对国内音乐剧有直观的感受,“现在做音乐剧的导演未必是本土的,谁好就找谁来。”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人才流动使强强联手,优化组合能得以真正实现。“比如一个北京导演跑到广东来,他不一定是拼命要刻划广东的东西,他也可能会不自觉的把北京的东西放到戏里,北京、上海、广东各地的音乐剧并不见得有多大的风格区别,(整体)更趋向于融合。”

  广州歌舞团书记马明才在评点国内音乐剧时更愿意从原创的角度上来谈,“全国搞了很多音乐剧,原创的少,移植或是改编的多。”而反映广州现代都市生活面貌的《星》,“从风格上来讲,我们是原创的。”

  《星》:直面市场和自我发展

  作为一部投资千万的音乐剧,无法不面对市场的考验,在前期宣传上《星》有不少动作,不过马明才认为“广州市的舞台艺术市场比较难琢磨”,但他强调“排戏的初衷就是要有市场,要首先能够为广州市观众服务,希望广州市的观众能进剧场观看”。《星》剧在宣传上也“加大力度,加强特色”,同时他也承认“没有什么特别的招”。

  《星》剧由广州市文化局出品,前期投资添置了不少灯光、音响等舞台设备,这也是《星》剧宣传投资近千万的重要原因,不过这些投入并不仅仅针对《星》一部音乐剧,更多的是广州市有关部门对投资文化产业上的一种长远考虑。马明才介绍说,“排戏之前,文化局就有计划要增添一批灯光音响器材,来让广州的歌舞团体使用,为他们来积累器材。各个剧团分散使用或是文化局在接市里任务时可以统筹安排使用。”不过除了前期的启动资金支持外,在音乐剧市场运作的问题上,马明才表示“广州市政府没有出面来干预”,音乐剧是新的形式,把《星》推向市场,大家都想看看纯走市场的模式会怎么样。“政府出面会使初衷或是整个运作过程有不太能反映实际的情况,可能会不利于音乐剧成长。”,他说道。

  《星》在宣传上强调大投资、原创、都市等元素,又请来具一定名气的歌手毛宁主演。在首轮演出前,主办方策划了“平面设计”、“舞台摄影”、“选秀”等活动,这些举措,在以往的歌舞剧演出中都是很少见的。马明才看好音乐剧这种新的艺术形式,在文化市场上要增加市场竞争力,必须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换。鉴于广州地区歌舞类剧团比较多的现状,他们希望借音乐剧《星》能够让广州歌舞团向都市歌舞团的模式发展,“看能不能走出条新的路子”。编辑:尔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