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抗战报道书写报史难忘篇章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11月04日15:56 新民晚报

  第一次,离历史的距离这么近。为了了解抗战时期的报纸,我前不久来到上海图书馆,翻阅《新华日报》。那些发黄、边角磨损的影印件摊在面前时,我第一次认识到,那些似乎远离我们的历史曾是先辈们真实的生活。

  顽强屹立于战火中

  《新华日报》是抗战时期最顽强的报纸。1938年1月10日,《新华日报》在武汉创刊,后迁到重庆,在战火中从未中断过出版。当月29日,报上发表了一篇《津浦战士急需鞋袜》的报道:我津浦两端将士近日雪地行军,备极艰苦。深盼后方各界,募捐鞋袜,运送前方将士换用。文章仅40个字,却让今天的读者觉得辛酸。

  两天后,又刊登了一篇小文章:诸位读者,你捐款没有,请踊跃捐助。昨日本报代收慰劳伤兵救济难民捐款共白银烟盒一只,国币二十三元七角六分。

  1938年,国家、民族的命运笼罩着重重黑影,记者编辑用报纸记录下当时民众抗战的点滴,留给今天的我们。

  留下平民英雄印记

  《新华日报》上刊登过连载《上海工人参战追忆》。1937年,上海1000多名青年志愿参加工人敢死队。这些青年,大多是租界里的工人、店员。他们经过匆匆集训后,就开始与日本侵略者战斗。由于武器来得太晚,一部分埋伏在闸北的工人先牺牲了。一些工人在佘山被敌人包围,寡不敌众,100人只有5人生还。还有一些工人沿苏州河泾转移。粮食、子弹都用光了。他们写信说:我们3天没有饭吃了,鞋底也已经跑穿,可是谁都不愿意惊扰百姓,因为我们也是民众,不能扰民。

  历史让我们淡忘了许多细节。而这些为国家浴过血的平凡百姓,报纸为他们留下了印记,他们在报纸上永生。

  见证“我们”不懈奋斗

  许多抗战将领曾在《新华日报》上题词。叶挺是粗犷的4个字:抗战到底。叶剑英的留言充满了豪气:战!团结而坚决的战,胜利是我们的。

  凡取得战役胜利,报纸文章就写得热血澎湃。如武汉空战,击落敌机21架,读着报道,即使是60年后也能感受那股喜悦;凡战事失利,文章就分析局势,仍给人以希望,鼓舞人们继续抗战的勇气。

  中国的记者,从一开始就承担着比西方记者更多的社会责任感。记者的使命与作用,又以抗战时期为最。

  报人付出生命代价

  当时的国民党政府限制进步言论,连广告都要审查。《新华日报》上有时会出现这样的启事:“今日国内一周述评,因奉令免登之处过多,故缺。特此致歉。”1939年10月19日刊登“毛泽东同志与中央社等记者谈话”后,受到新闻检查局的查禁,第二天被迫停刊一天。

  1941年“皖南事变”后,《新华日报》反映事变真相的报道被扣压。第二天,《新华日报》便在检扣稿件留下的“天窗”上,刊登了周恩来亲笔题写的“为江南死难者致哀”的悼词和“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挽联。

  据资料记载,从创办到1947年停刊,国民党对《新华日报》的各种处分不下百次。其中,特务破坏成都分销处,十多名同志全部被活埋。

  本报记者 任湘怡

  (感谢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任薇对本文提供帮助)

  《新华日报》样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