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台北艺术家为南京城提建议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11月05日14:36 扬子晚报

  数月前,南京大学建筑研究所邀请了四位国际级的中国当代艺术家,来到南京我们熟悉的风景里,站在历史与现代融合的台阶上,张开眼睛与耳朵,去感受真实的南京城。明天,他们将联手在红色经典艺术馆呈现他们观察与关照的结果——“《南京城》当代艺术展”将开幕。昨天,四位艺术家中的两位——来自台北的声乐艺术家姚大钧与建筑师季铁男在工作的间隙,与记者谈起了“南京城”。

  期望重建中国人对声音的关注

  作为一名声名远播的声乐艺术家,姚大钧在前卫音乐、网络艺术等领域,都有顶尖的创作与理论成绩。最值得称道的是,1997年起,他召集中国各地区艺术家成立了“中国声音小组”,对各地声音实体进行采集、保存与研究,此次受邀来宁工作,恰好暗合了姚大钧的此项计划。谈及此,姚大钧的话语中透着坚持,“声音是有故事的,它能反映中国各个城市的特点。另一方面,中国古代的聆听文化非常发达,利用此,我也想重新建立中国人对声音的兴趣。”通过半年的工作,姚大钧交出了《地听南京》的声音装置作品,它由一个模拟古代军事监听装置“地听”的小型密闭空间构成。南京城内的各种声音,反映市民生活百态的各种声响,通过不同的方式接收,经过电脑处理,在此空间中再播出。姚大钧说:“我关心的不是汽车鸣叫声,是以人为主的生活声音。”

  南京城的声音特色不多

  依着这样的兴趣与追寻,姚大钧带上录音装置穿行在南京城的各个角落,他录下了顾客在商场里与营业员的争吵,录下了两个老人下

象棋的笑声……在这个剪辑成2个小时40分钟的声音作品里,姚大钧既有遗憾也有惊喜。他说:“坦白讲,南京城的声音特色并不多,它同目前大陆的其他城市一样,声音有着极高的相似性,独特性很少。”不过,姚大钧也发现,南京还是比较安静的,“南京人的声音也比较温和,即使在吵架的时候。”在姚大均的耳朵里,声音是一道“风景”,但他觉得南京城的“音景”比较一般,“不过,也有突出的”——姚大钧指的是在
南京大屠杀
纪念日当天,全市拉响警报的声音,他说:“这是南京的‘声标’。”

  为南京造“生龙活虎计划”

  与姚大钧的感性“感受”相比,台湾著名建筑师季铁男对南京的认知理性了很多。他以“微观都市方略”理论给南京带来了“生龙活虎计划”。他根据传统南京城市“龙蟠虎踞”的说法,从紫金山-鼓楼-朝天宫的南京“龙脉”上首先找出了七个“微区”,作为他进行都市再生工作的介入点。季铁男说,现实中的“龙脉”或被街道切断,或被地下通道打通,不再被人注意和感知,这个计划希望通过对七个微区的处理,使南京的自然地景与内在架构得到某种程度的恢复和提示。在龙蟠路口,季铁男建议在九华山侧面做一个步行索道,让这个地区有连贯性。他为鼓楼隧道口上方的三角闲置地带设计了一条指示线,“现在那里种植了一些植物,这是常规的办法,不具指示性。我觉得可以做个设置对隧道有个指示,还可使整条路有个连续性”。此外,季铁男还建议打通冶山道院边的防空洞两端,“这样它可以成为两个社区的通道,变成一个公众的设施。”

  “南京建筑可惜了”

  作为一个建筑艺术家,季铁男眼中的南京城建筑存在着不少不足之处,他淡淡地表示,现在大陆每个城市都用一个建筑模式,但“这种模式也用在南京身上,南京可惜了”。季铁男觉得,作为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南京的建设与规划起码有两处不尽如人意,第一,它破坏了自然地形,使如今的城市已经看不到自然面貌。第二,同所有中国城市一样,南京旧的老城架构也遭到了破坏。季铁男倡导的“微观方略”,就希望能够改善

城市建设的细节,他说:“这种改善是从环境质量、生活质量、社会的平等诸方面出发的,中国正在快速的‘具观’发展中,如果有微观的介入,会对人文环境特别有帮助,也显得特别有意义。”本报记者 张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