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文化产品原创性为何在削弱?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11月11日11:59 黑龙江日报

  据说,今年又是电视剧的翻拍年,《上海滩》、《昨夜星晨》、《白蛇传》等等;而纵观图书市场,亦是旧瓶装新酒者霸占着市场———集子、册子、传记,再创作产品者众。日前,《狼图腾》一书在海外俏销引起文化界不少的思考。的确,类似该书这种题材新(从没人把狼这个题材写得这么深入)、积作者20多年积累而写就的原创品已多年不见了。

  有资料表明,目前世界文化市场可谓四分天下:美国占有市场总额的42.6%,欧洲3
3.9%,亚洲、南太平洋国家19%,其他国家占有剩余的份额。而在19%的市场份额中,除去日本的10%和韩国的3.5%,留给中国的确已“不多矣”。如果我们的创作再这么匮乏,我们何以自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核心观点:严格地说,韩剧骨子里除了儒家精神还有什么?但人家的大酱汤却战胜了我们的满汉全席,原因是:人家是用做满汉全席的精神来做大酱汤的。其实所谓原创文化,在形式上不可能有太大的作为,重要的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内核,内核就是原创文化的精髓。

  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陈喜辉

  国人面对西方文化普遍怀着“影响的焦虑”,而且还有危机感。当代文化总是纠缠着政治,涉及到民族认同和国家自存问题。一个民族或一种文化,若以失去自我为条件来求得认同,那么以什么来保证别人的善意?在当今的世界环境中,维护民族文化的原创性、独立性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暂时的问题。首先,大众文化的发展与技术、物质、时尚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国家必须建立雄厚的经济基础,创造明显的技术优势,否则,“中国的《泰坦尼克》”何以产生?

  其次,文化界应该坚定信心,坚守传统。有人认为儒家文化落后得很,也不适合当代化、市场化。但看看韩剧就可能改变看法———不是文化源头如何,而是你做得如何。韩剧骨子里除了儒家精神还有什么?但人家的大酱汤却战胜了我们的满汉全席,原因是:人家是用做满汉全席的精神来做大酱汤的。其实所谓原创文化,在形式上不可能有太大的作为,重要的是民族精神的内核,它是理想,其中蕴涵着民族之魂。

  中国应该创造自己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产品。不管日本文化的来源如何,我们的印象如何,但必须承认,当代日本文化已经形成了特色,其“酷文化”风靡世界以至于让美国人想起了“偷袭珍珠港”。韩国文化源于中国,又学习日本和美国,但既保持了传统也形成了特色。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假以时日,何愁没有自己的特色和价值?中国影视剧是不是除了武侠、姨太太、旗袍和文革就再也拿不出让西方人感兴趣的题材和符号了?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韩国政府将电子游戏产品视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资金到技术全方位支持。宏观上政府每年投入资金达500亿韩元,细节上可以对从事游戏产业的人才免除两年兵役。十年来,韩国的游戏文化和产业发展到什么水平,我们到中国的任何一家网吧看看就能领教了。当代文化的许多精品就是在完善的商业机制中生产出来的。在这方面,中国需要学习,需要调整。比如电视台可以实现多元化经营,进一步推进制播分离,中国应该出现世界一流的电视制片公司。还有,以世界为市场推进中国原创文化产品的营销,走出一条良性循环之路。

  核心观点:良莠不齐的影视剧充斥荧屏,粗糙的电视节目越来越多,“老瓶”装新酒,成为影视业的一个趋向问题,有特色的原创文化产品寥寥无几,这主要是社会浮躁心理及文化创作者的急功近利所致。《狼图腾》成功地走向世界,说明只要克服浮躁,创作出有价值的作品,我们的文化产品就会逐渐走向世界。

  作家陈春山

  现在有一些电视剧比如《京华烟云》、《苦菜花》、《铁道游击队》、《一江春水向东流》等,都是翻拍,属于“老瓶装新酒”,旧题材加上名演员。这些重拍的电视剧不见得都成功,但是为什么乐于此道呢,一是抓住老百姓怀旧心理,二是急功近利,省事又赚钱。一部新的电视剧获准上映要经过非常复杂的手续,就不如翻拍“老故事”了。另外,创作环境也影响原创文化产品的出现,中国的大部分编剧创作的剧本是导演给的“命题作文”———这段时间什么题材热门,你写个吧,编剧没有生活体验,关门造“电视剧”,怎么体现剧作家的功底呢。而且剧作家大部分是“听”导演的,报酬非常低。一般一集是在一万元左右,远不如一些演员一集的演出费用呢。

  韩剧、日本剧也是人们生活中常态的反映,但剧作家能用细刻的手法描述出来,更得于他们内心的平静。韩国的剧作家有时写个剧本用三四年的功夫,报酬丰富丰厚,这样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如果中国文化能够克服浮躁的心理,创作出的作品同样受欢迎,比如《狼图腾》,这部作品充分体现了原创文化的精髓,有着厚重的市场冲击力,原创文化的魅力看来是没有国界的。

  核心观点:中国文化产业是一个“醒得早,起得晚”的产业,许多空洞、乏味甚至无用的政策,致使文化作品原创动力不足,让中国文化产业十多年来没有长足的进展。

  省文化厅文化产业处副处长

  戴立勤

  我十多年前就开始接触文化产业,那时“文化产业”是个新名词,十多年过去了,国家出台了一些产业政策,但这只是宏观的理论,没有具体细化,说句实在话,是“中看不中用”。

  日本、美国、韩国等,都有自己的具体的文化战略政策,美国的文化完全是市场化,形成了良性的循环和体制,鼓励美国的影片制作商,文化制作商能够付有激情地从事文化品牌的创作,不断有新的文化品牌走向世界。中国要走出自己的文化品牌,让中国的“原创”文化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走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就比如我省,几十年来,我省的剧目、演员,拿过全国“文华奖”、“梅花奖”等各类“文化大奖”,但是获奖的剧目,大多是上台演出几场后,也就束之高阁了。这些原创作品排出来,花了几十万、几百万就是获得一个奖项,这种状况不仅是北方地区,其它省份也有,说句实在话,这些获奖的剧目,文化品位、原创内涵,应该说都不错,落尘于阁中,也是中国文化的悲哀。

  同韩、日、新加坡等一些国家文化产业的国际发展战略不同,我们应当采取同时开拓、重点布局,以点带面的发展战略,才能走出符合自己国情的路子,才能有更多的原创产品出炉。(黑龙江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