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一个人的影像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11月12日08:34 潇湘晨报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但我们依旧孤独。

  青春的戏梦,像蝴蝶的翅膀一样滑在夜色朦胧的面孔上,恍然间,中国电影百年,想飞的温柔黏结怀旧的时光,我们独自在一条来路上逃亡。

  除了语言,我们选择电影,世界上再没有一种东西,让我们如此轻易地面对面交付。
电影是人类文化上一种共通的形式——每一个人独自面对影像,每一个人都在独自面对自己的心灵,而所有人的情绪却在光影中蔓延开来。

  我们对电影的记忆,大多只是一个人,一个时代,所有电影的历史,也都在角色与演员之间游移。

  一个人的影像,是演员的影像;一个人的影像,是特定时代特定视角的影像。中国电影百年,始终排遣不去的是一张张留在记忆中的面孔,是一幕幕翻过去的时代。

  电影是个人独特的体验,电影史也是文化上独特的经验史。中国电影百年,最初触发的开端是世界电影传入中国,短暂的开端之后却是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历程。

  1895年,世界上第一场电影在巴黎一家咖啡馆诞生,十年后的1905年,北京泰丰照相馆老板任庆泰用一架法国制造的木壳摄影机和14卷胶片,拍摄了著名

京剧演员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从此有了中国电影。从历史的原生态中,我们不难发现所谓中国电影的文化经验:一个中国演员演绎了一个纯粹的中国故事。

  此后的中国电影,无论时代如何更替,无论流派如何演进,都脱离不了这一基本的文化特征。在中国人的电影体验中,记住了阮玲玉、周璇、赵丹、郭振清,李默然、秦怡、胡蝶,记住了周润发、梅艳芳、张国荣,记住了巩俐、姜文、刘晓庆,记住了张艺谋、陈凯歌、李安、侯孝贤,外国人对中国电影的体验,记得最深的恐怕就是李小龙。愈个人体验性的,就愈是大众观赏性的;愈民族的就愈是世界性的,正像每个人都拥有过曾经的卡萨布兰卡——电影总是一个带着特定视角的体验。

  回忆过去,是不失去本源。在电影《绿野仙踪》里,小女孩桃乐斯经历重重冒险,最终回到家的时候,她说:“世界上再没有地方像家一样。” 中国电影之家等着我们在游离之后回去,中国电影的文化体验等着我们在精神与价值的摇摆之后,再次迎来高峰——它只有先属于中国,才能属于世界。

  总有一张面孔击中所有的眼晴,总有一句台词让世界动心,也总有一双眼睛带我们回家。中国电影百年,我们在胶片的历史中寻找历史的胶片;中国电影百年,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命运乖舛的郝思嘉站在树下迎向东方,说出了一句经典:“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乱世佳人》)——而当下中国电影人应该交出一句怎样的对白?本报评论员 晓 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