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自娱自乐 金鸡成“病鸡”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11月13日06:26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金鸡·反思

  金鸡奖被誉为“中国奥斯卡”,为使这个奖显得更盛大,还诞生了“金鸡百花电影节”,但组织混乱、星光黯淡等“顽疾”,不仅让老记们患上新闻饥渴症,而且使得金鸡奖的权威大打折扣。

  相形之下,奥斯卡是全球的娱乐嘉年华,金鸡奖则已演变成中国电影家协会的“过家家”,而且这种自娱自乐愈发孤独。金鸡百花电影节年年都在办,为何年年都引发“非议”?本报从几个方面详细剖析金鸡奖衰败的深层次原因———

  一、规模不够国际化

  今年电影节的许多会议、艺术家采风等本土活动都浓墨重彩,首次加入的国际影展则只是简单地走形式。来三亚的所有国外影片令媒体非常陌生,从导演到演员,大家都不认识,组委会也没详细的资料。上海电影节虽然也有不尽人意之处,但它每年都会请出国际明星,比如苏菲·玛索、岩井俊二和梅里尔·斯特里普。

  二、操作不透明

  金鸡百花电影节的运作一直像个“谜”。著名电影编剧、全国政协委员王兴东曾向全国媒体发出了《我们的知情权被谁剥夺了?》的公开信,对金鸡百花电影节财务公开问题提出质疑,他表示,影协每年从各城市各收取300万评奖启动资金,但在历届金鸡奖评选中,所有获奖者都没有得到1元钱的奖金,而且参赛影片还要交评审费,参加领奖的创作人员的路费都要自理。这些钱到底花到哪里去了?

  本届金鸡奖最佳影片候选作品《可可西里》的导演陆川,此次就因路费问题差点来不了三亚,陆川说:“我参加过许多电影颁奖晚会,没有哪个奖是让提名影片自费参加的,但金鸡却是个例外。”

  三、评选不公开

  金鸡奖又称专家奖,随着冯小刚、陈凯歌等知名导演失意金鸡奖,“暗箱操作”已成了金鸡奖的代名词,颁奖结果往往很难与民意一致,许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电影还未入围就被专家“毙了”。金鸡奖已经戴了多年“专家奖”的高帽子,如果再不求新求变,这顶迂腐的帽子恐怕再难摘下来。

  美国奥斯卡奖的评委有5000多名,而且所有参赛影片都必须提前公映,像中国的《无极》、《如果·爱》为赶上明年奥斯卡的班车,都想方设法提前“点映”。反观金鸡奖,入围影片多数根本没公映。与观众的距离愈来愈远,如何吸引大众的眼球?

  四、明星不关心

  电影节曾宣布这次将有两个重量级人物———施瓦辛格和张艺谋出席,但直到闭幕为止,电影节都未就这些名人明星的缺席给予答复,这也引起了记者们的不满。历届金鸡百花电影节都被人指责缺少明星前来捧场,而今年明星的匮乏更是到了极致,开幕几天最大的腕儿是张铁林,他还不是纯粹的电影人。最后一天才来了成龙、葛优、刘晓庆等大腕,连电影演员都不重视电影节,试问以后谁还重视?

  五、不与市场融合

  金鸡百花电影节历来缺乏市场氛围。峨眉院线老总赵国庆生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说过:“电影节的繁荣是假象,电影节不与市场融在一块,不如不办。”因为当前国产影片最缺乏的是宣传平台,但电影节显然对国产影片的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形成足够的声势。

  保利博纳电影发行有限公司总经理于冬说:“张艺谋过去是靠电影节参赛获奖,现在是靠电影节营销卖片。”而且越来越多的导演更乐意走出去,如顾长卫的《孔雀》、贾樟柯的《世界》、王小帅的《青红》,都是在外国电影节上赢得声誉后,再回国赚票房。

  遗憾的是,今年整个金鸡电影节没有一场影片推介活动,也没有电影交易市场,几乎嗅不到一丝电影商业化的气息。

  记者杨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