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天地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起步于电视剧的发行,后来在短短的几年当中拍出了《让爱作主》、《浮华背后》、《天在上》、《其实你不懂我的心》、《白银谷》和《我的泪珠儿》等几部重头戏,吸引了一批活跃在影视一线的大腕明星——宁静、江珊、宋春丽、徐静蕾、袁立、杜雨露、孙红雷、陆毅、侯勇、柳云龙、刘威、赵君……这些实力派演员的加盟和幕后一批认真做事的创作人员,把“金天地”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打造成为在国内电视剧市场中具有一定规模和良好品牌的文化企业,日前记者采访了该公司总经理张香永。
张香永,所有的灾难后面都是金子
张香永,中央财经大学的毕业生,毕业后“误入歧途”,进了八一电影制片厂,从一个小助理到“小张科长”再到八一厂财务负责人,一待就是十几年。1996年他离开八一厂,先到一家电子公司干了将近一年,然后进入瑞德公司担任财务总监和行政总监。1998年,他自立门户,创办了金天地文化有限公司,当时注册资金只有30万。2003年3月,公司改为北京金天地影视文化有限公司。
初见张香永,觉得他的商人气质浓浓地掩盖着他曾是个军人的事实。在商海中摸爬滚打了将近十年,经历了人生的春夏秋冬。有人说,所有灾难过后都是金子,这话用在张香永身上一点都不过分。
我做公司的原则是靠诚信,真诚做人,踏实做事
问:你学的财经专业对你经营公司有帮助吗?
答:第一次“打仗”就因为我学的这个专业误导了自己。最早我先做港台剧的引进,因为不是学艺术出身,又没有经验,当时认为应该以销定产,方向没错吧,但我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问:为什么?
答:当你不懂发行、没有销售网络的时候,怎么以销定产?你以为知道人家需要这样或那样的港台剧,但是人家最后不要。不过,第一部电视剧《貂禅》买时我花了一百多万,在买卖双方都很困难的前提下,我还是基本完成了发行。怎么做的?靠诚实,做事从做人开始。我最困难的时候,想请人吃饭都需要朋友帮忙。这种情形大概持续了两年。
问:你靠什么支撑过来的?
答:我当时有个想法:别人打不倒你,最可怕的是自己打倒自己。后来朋友给我起了个外号,叫“打不死的吴清华”。我赔过很多钱,经历过大起大落,现在公司也不过是刚刚走上了正轨,仍属于创业、爬坡阶段。能有今天,这期间得到很多朋友和同行的帮助。
问:你失败过很多次吗?
答:失败过很多次,败到一败涂地。但我的原则是:失败了永远不要怨天尤人,哪儿摔倒就从哪儿爬起来。踏实做事,真诚待人,不要去骗人,我相信好人终有好报。
不能为了节省开支而粗制滥造,因为品牌的价值是无限的
学财务出身的张香永,投资电视剧却频频超支:2000年至2004年,金天地投资拍摄《让爱作主》、《浮华背后》、《天在上》、《白银谷》共四部剧,每部剧超支都不少。张香永笑说,屡屡超支是因为他们每一部电视剧都精耕细作,当然其结果也赢得了相应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中,《让爱作主》和《浮华背后》分别位列2001年和2003年全国现代题材电视剧收视率的前列,而《白银谷》开机不久,《中国青年报》就封其为“最底气十足的改编”,《北京青年报》则称其为“2004年最值得期待的电视剧”,此外,在全国各地多家媒体的2004年流行剧发布榜上,《白银谷》都位居前列。
问:当投资预算与实际支出差别很大的时候,你怎么办?
答:超支不一定都对,要看经费用途是否得当,只要对提升作品品质有用,只要看准这个剧是好剧,超支一些是可以接受的。当然这也要看主创人员是不是在做我们所需要的东西,他们追求的东西和我们追求的东西是不是一样的。有时候作这些决定确实是需要定力的。节省开支固然重要,但绝不能为节省开支而粗制滥造,把好作品做差了,什么都没有了,更谈不上树品牌,这几年,我们在这方面的努力能够得到同行的认同,对我们是一种鼓励。
问:你在选择导演的时候,最看重的是什么?
答:导演能够说“这部作品是我的”,而不仅仅是公司的,而且能够以“这部作品是我的”这种精神状态来做事——我特别欣赏这种态度。我很幸运遇到像张建栋、汪俊和苏舟这些导演,他们确实能为了自己所思所想兢兢业业。职业导演确实有职业导演的风范。
问:作为投资方,当你的意见与导演的意见相左的时候,你怎么办?
答:举例来说吧,关于《白银谷》的演员阵容,当时由于时间紧、人选少等情况,公司提出了几个方案,但导演苏舟有自己的演员方案,最后,他把这个球踢给我说,你定吧。当时我非常头疼,其实我喜欢别人向我提出尖锐的意见,最好能够说服我,那时候我就能兴奋起来。但苏舟很尊重我,这种尊重让我有些茫然了,当然我们最后还是通过友好协商解决了演员问题。
问:《白银谷》这部戏现在已经杀青了,合作了这么长时间,你怎么评价苏舟导演?
答:好导演应该驾驭剧组各个部门,驾驭每个演员的状态。苏舟是一个优秀的导演。宁静是他推荐给我的,侯勇《大染坊》之后也是“腕儿”了,但他们在工作中配合得很好。杜雨露演到最后都说:“我觉得好象还没演够”。《白银谷》是我们公司标志性的作品,苏舟导演为《白银谷》倾注了心力。
做每一部电视剧,公司同仁都投入了全部心血
张香永很喜欢讲故事,在我们不到两个小时的访谈中,他就讲过好几个故事。其中一个是这样的:林肯小的时候,大家都说他傻,因为大人拿着一张一美圆和一张十美圆的钞票让他挑,林肯每次都拿一美圆的。他的朋友问他:“你难道不知道十美圆的钞票比一美圆的钞票要大得多吗?”林肯说:“当然知道啦,但如果我拿了十美圆,就再也没有人拿出钱来让我挑了。”张香永笑说:把别人当傻子的人,自己才傻。
问:比起有些公司,这几年你们做的电视剧数量不多啊?
答:因为每做一部电视剧,我们都投入了全部心血。我不信“有钱就能做好剧”这种说法。好本子、好演员、好导演、好资金不一定能做出好的电视剧;反过来,好剧一定需要好的编剧、导演、演员以及资金,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好的编剧、导演、演员等资源是有限的。我很羡慕一些大公司每年有许多部电视剧的投拍计划。但我也在想,全国优秀的创作人员有多少人?他们不可能只为一个公司在做电视剧。
问:从经济学角度看,这样做是不是成本太高了?
答:在电视剧创作中,质和量是一对矛盾。保质很难有量,从某种意义上说,数量过多,有效的资源就可能被稀释。每年只拍一部剧,公司费用很难分摊,成本自然要高。这就是做精品的代价。还拿《白银谷》做例子吧。小说《白银谷》是山西作家成一花了十五年时间写成的,获茅盾文学奖提名,公司花大价钱买断了它的电视改编权,虽然价钱有些高,但它值,而且晋商这个题材以前没有人写过,小说充满了人物矛盾和故事,特别适合拍电视剧。当时跟我们竞争这个小说改编权的企业很多,竞争到最后剩下三家,我们有幸是其中一家。论影响力和财力我们都不如另外两家,为什么最后作者把改编权给了我们?不是因为我们价钱出得高,实际上当时有比我们出价更高的企业,而是因为我们准备充分。我们把每一个项目都当作关乎公司生死存亡的事情来做,反反复复认真研读了全书,提出了把小说改编成电视剧的具体方向,这个方向被作者认可了,我们才抓住了这次难得的机会。
问:很多投资方不愿意把钱花到剧本上,但是你们做到了。
答:可能这是我在八一厂工作多年中学到的经验和心得吧。剧本确实是一剧之本,没有好剧本,很难想象怎么敢往里投钱。我们在《白银谷》的剧本创作上花费了很大工夫、投入也很大。应该说这与人才有关。我很庆幸我们公司有非常强的创作策划班子。
问:电视剧市场竞争激烈,您的经营原则是什么?
答:是双赢,是共生共长共荣!我们不要去抢蛋糕,而要去做蛋糕,当然双赢好说难做,但我们努力在做,真诚地在做。不要把你的竞争对手、合作伙伴想成傻子,能够在市场中打拼的人,没有傻子。不要有占小便宜的心,一方赚钱一方吃亏的事情不会长久。
问:公司以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答:《白银谷》之后,根据作家张欣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我的泪珠儿》以及历史剧《虎符》将相继开机。在继续做好电视剧的创作、生产的同时,我们正在积极参与推进参与广电产业市场化进程,与贵阳电视台、杭州电视台等播出平台的频道经营合作正按计划有序推进。
问:奋斗多年之后,您如何总结自己的过去并计划未来?
答:我觉得公司每迈进一步都是靠全体同仁点点滴滴、实实在在的努力,都是得益于同行、朋友的关爱与支持,就像导演拍片子,得一个镜头一个镜头拍出来。当然,谁都希望成功,但要把心态调整好,别急功近利,多问问自己作好准备了没有。我现在正在看一本CEO的书,里面列举了“CEO七大症状”,有的自己也有切肤之痛。事业有发展总是好事情,但心态要平和,胜与败最终在自己。
在电视剧创作生产领域的不断成功,更坚定了金天地“讲诚信、做精品、树品牌”的经营战略。如今,在金天地这块日渐厚重的品牌之下,一个由优秀的策划、制作、发行、广告、宣传、演艺经纪人材聚集而成的电视剧及电视媒体的运作团队正日渐成熟。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今后的电视剧市场竞争中,金天地将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广播影视杂志》2004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