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他们最喜欢收藏报纸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11月18日15:43 新民晚报

  最近,我们收到了一封读者来信,这位读者得知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38届年会即将在沪召开的消息后,给我们提供了一份他和朋友一起收集的海内外百余种中文报纸的目录。普通市民如何能收藏到如此多的海内外报纸?带着这个疑问,我们走近了这位读者和他的报友们。

  小屋容纳上万种报纸

  徐聿强就是给我们写信的读者。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的很难想象在十几平方米的房间内,除了床、写字台、衣柜和一些生活用品,整整齐齐地排放着海内外万余种报纸。这些报纸是他用20多年的时间搜集而来的。

  小时候,他就特别喜欢读报,尤其是报纸上的

漫画,或生动
幽默
、或辛辣讽刺,看完舍不得扔,于是就拿把小剪刀,把自己喜欢的文章、漫画从报纸上剪下来,放在饼干盒子里珍藏着。后来厂里要他办企业报,他便更关注报纸了:“我收集的第一份报纸是《报刊文摘》创刊号,那时就觉得里面的文章短小精悍,也很有资料性,每期从头到尾读完之后,就放起来,集到半年就自己用绳子装订起来,再用牛皮纸做封面。”

  几年过后,徐聿强收藏的各种报纸已有整整一箱了,他把这只箱子藏在床底下。谁知一次发大水,里面的报纸全都浸水发霉了。“当时我住在老房子一楼天井里,那只木箱在水里泡了大半天,我下班回家真是难受得几个星期吃饭都没味道。”但这次经历并没有打消他集报的热情,每年都要拿出相当一部分工资,订阅购买各种报纸,他的同事、朋友也开始帮他一起留心起报纸来,他和朋友无论谁出差,一定会带些当地新出的报纸回来。现在,已陆续收集了1.2万多种报纸。

  平常节俭买报却舍得

  说到徐聿强集报的那股劲儿,他的爱人忍不住开玩笑说:“他呀,自己平时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买起报纸来,很舍得的。”有一次,《人民日报》为纪念创刊50周年发行丝绸报,徐聿强瞒着家里人,拿着准备买DVD机的钱,托朋友买了一套,回到家一看爱人眼色不对,赶紧翻开装帧精美的报纸,边介绍边如数家珍似的对比以前觅得的特色报纸,爱人的脸色“阴转多云”了。在他的影响下,妻子也渐渐接受并支持他的收藏爱好,现在这张报纸已成了“徐家报藏”压箱底的“宝货”。徐聿强说,其实还有一个人比他更痴心于报纸,他就是报友杜永平。

  很难想象,杜永平不足20平方米的家里装着2.5万多种报纸,他的报纸有早到清光绪年间的《申报》,远到美国出版的华文报《侨报》,他可是报友中的“名人”。

  练就慧眼寻觅老报纸

  说起来,大多数好报纸还真不是买得到的,它们大多已经被卖到废品回收站,结束了“一生的使命”,还有一部分散落民间,而报纸收藏家们的本领和乐趣就在于能用一双慧眼发现宝贝。从守候在动迁居民的家门口,等着他们扔出樟木箱压箱底的“申报纸”,到与回收报纸的大伯大妈闲扯熟识,得到随便翻阅旧报纸的“特权”,报友们的执着精神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

  徐聿强说,报友们每次得到好报纸总要高兴好一阵子。1991年的一天,报友王增华骑自行车路过收废品的板车旁又本能地停下了,在几十捆旧报纸中,他发现了一些发黄的报纸,仔细一看,原来是《中国海员报》《上海妇女》《上海港湾》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报纸,他欣喜地给了收报纸老汉1元钱和一支烟,当时报纸是2角一斤,老汉笑着说:“今天我可赚了。”其实,乐得合不拢嘴的是王增华,如今,这些报纸愈发是稀罕物啦!

  “集报角”里以报会友

  徐聿强的报友中还有一个“名人”:周全海,他的剪报、集报故事多次登上报纸电视,是报友们的学习模范。他说,剪报、集报如果光是在自己家里翻翻看看,恐怕受益的只是家人,如果走出家门、走上社会,才能让这些报纸发挥最大作用。1995年,周全海参加了上海科技节“民间收藏展”,获得众人一致好评,这使他有信心把剪报、集报推广到社会,在家人和其他报友的支持下,他协助居委会、街道一起把有关老年保健、科普知识、百姓热点等内容综合在一起,或开设剪报室,供大家免费查找资料;或手抄黑板报方便居民阅读。几年前,他毅然把自己收藏的1342册专题剪报资料捐献给上海档案馆。

  这些报友们有空就聚在一起探讨、交流报纸信息,还常常集体读报、评报,上海市收藏协会终于在1987年批准他们成立集报专业委员会,报友们称之为“集报角”。

  年龄最大的庄索原,从9岁当报童起就与报纸结下了不解之缘,82岁的他现在还天天坚持读报、剪报;报友艾耀国除了收集创刊号,还仔细研究各报办报理念,坚持写集报随笔;军人出身的吕智尉曾会同报友李秉平自发专为“神五”成功升天制作珍品报缩影精装本,杨利伟看了之后连连赞叹:“我从没见过这么多这么全的号外报纸。谢谢你们!”目前吕智尉正在为“神六”做纪念册;摄影师刘德保收集的“生日报”(从创刊至今每日不断)已达50多万份;73岁的陈玲莱是报友中为数不多的女性,退休前学校图书管理员的工作让她与报纸打了大半辈子交道;报友中也有“新新人类”,小贺就跳出了“纸报”的领域,收藏起了网络报纸;27岁的小朱是一名公安干警,也是报友中年纪最轻的……集报角的规模还在不断壮大,报友沈卫东还主编了《上海集报》资料,让大家信息共享,成为报友们的交流平台。

  让我们一起帮助他们,并祝福他们有新收获、新成果! 见习记者 徐婉青

  “神六”发射成功后,“集报迷”们聚在一起交流、欣赏收集到的报纸号外 刘德保 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