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春旭有约)在希望的田野上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11月19日07:48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家乡不断传来新的信息:地改市后的宿迁在日新月异地发展着,故心向往之。不久前,我随同中国报告文学作家采风团前往苏北采访,终于有机会来到了宿迁。亲眼看到这座焕发了青春的古老的小城,觉得她确实起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下子掀起了我昔日的记忆之窗。

  宿迁和我的故乡邳县(现改为邳州市)仅一河之隔。京杭大运河横贯苏北大地,过了洪泽湖,东岸是宿迁,西岸便是我的家乡,“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
上的白帆……”这支歌曲我唱起来无比亲切,当年我和家住宿迁的同学争着唱,都想把它“据为己有”。

  虽是隔河相望,然而我过去仅仅到过一次宿迁。那还是半个世纪以前的事。时值解放前夕,烽火连天、内战正酣。我随同一位亲戚去宿迁探亲,来到了那个风雨飘摇中的小城。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片破败颓萎的景象:到处是断墙残壁,破砖烂瓦;危楼前匍匐着蓬头垢面的乞儿,漏屋下躺坐着缺臂少腿的伤兵;铅灰色的天空下偶有寒鸦阵阵的鸣唤,狭窄的街道里常闻小贩嘶哑的叫卖,行人稀少,饿殍遍地……她就像一个沿街乞讨的衣衫褴褛老病妇,听凭命运的摆弄。

  “别梦依稀咒逝川”,半个多世纪转瞬而过,人间沧桑,山河巨变,如今的宿迁是真正的“旧貌换新颜”了。从市郊远远望去,但见高楼鳞次栉比,四通八达的

高速公路,各色车辆有如彩色的河流在飞速流淌;进入市区后,耳目更为之一新,条条马路,横平竖直,两旁的垂柳,如一个个玉立的少女披散着的发丝,根根风流;一排排水杉,高耸入云,浓密的枝叶筑起了绿色的长廊;各种不同风格的建筑,整齐有序地排列在绿廊的后边,街心花园里的花卉,在春日的阳光下,竞相开放,花团锦簇,形成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机关、学校、商店的序列和布局(包括其招牌和匾额),都搭配得恰到好处,成浑然一体之势;而那条新开发的“楚街”,集楼台、亭榭、小桥、流水之大成,再现楚汉风光,令人赏心悦目,同时也透露出规划者和设计者的良苦匠心。入夜,我步入街头,只见层层叠叠的华灯齐放,处处流光溢彩,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座现代化城市的雄丽风姿,像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女,骄傲地向人们展示她的美丽。和我同行的一位文友不禁赞叹地说:把一个小小的古城建设成这个样子,真是大手笔呀!西楚霸王的在天之灵,如果看到他的故乡变得如此壮美,一定会同虞姬回到宿迁好好观光一番。我笑着说:说不定他们还要重新落户不回天宫了呢!

  而这一切变化都是以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的。当我们参观了茁壮成长的工业园区时,更加感到,宿迁在探求一种现代化的新路数。一座座新的工厂,一家家新的企业,根据各种科学的论证,特别是考虑生态的平衡,合理地分布在各自有利于自身生存和共同发展的方位;我们所看到的那些合资、独资经营的企业和大、小型民营企业的布局,都充分反映出具有一种远大目标的战略思维。这是市领导在总结了全国各地———特别是江、浙一带发展地方和乡镇企业的经验教训之后而做出的决策。这就是为什么在很短的时间内,宿迁的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的原因,也是为什么有那么多外商看好了这里的投资环境而纷纷前来这里落户的原因。从1996年到2003年宿迁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566.2亿元,年均增长12.1%,在苏北如此贫困的地区这样的收获确实是来之不易的。

  科教兴国战略,在这里已经不是一句空话,小小的宿迁居然有了自己的高等学府———我们亲眼看到了一座颇具规模的宿迁学院拔地而起。这个集文、理、工、农、教、经、法、管于一体的多科性综合大学,是中华大地上完全创新的产物,她采用了“省市共建、八校联建、公办民营、合作办学”的新体制。具体做法是:由江苏省的八个名牌大学(如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苏州大学、
扬州
大学等),每家承办一个学系,并作为学院的董事单位,师生员工一包到底;省的教育厅长兼任董事长,扬州大学的党委书记兼任院长,其他副院长由各院校的名教授担任,而宿迁市仅仅提供校舍、校园以及一位做实际工作的副董事长。由于八校共处、同建,谁也不甘落后,都在努力发挥自己的优势,提供最佳条件,带有明显的竞争态势。体制的特殊,使得学院能够尽量博采众长,趋利避害,保证了工作的高起点、高标准和高质量;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建成了一座占地面积为1118亩、学生达6500名、门类齐全的大学,完成了许多有价值的科研项目。瞅着那一排排崭新的宿舍,高大的教学楼,辽阔美丽的校园,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朝气蓬勃的莘莘学子,令人很难想像这里曾经是贫瘠的苏北小城。宿迁人观念新、想法绝、办法妙,白手起家,因地制宜,花了很少的钱,办了大事情,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令人额首称羡。

  在宿迁下属的沭阳,我们又看到了另外一番奇绝的景象。

  沭阳本来是苏北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十年九灾,过去人们形容说:蛤蟆撒泡尿沭阳就要被水淹掉。可是近年来,沭阳却找到了自己独特的发展空间———兴起了养花热,成了全国著名的“花木之乡”。贯穿沭阳的205国道,总长70余公里,花园一个接一个,花木一片连一片,花圃一席接一席,广大农民开荒种花,势如潮涌。人们可以看到,在国道沿线,成排成行的卖花摊位,星罗棋布;村头巷尾,户户植花卉,处处有盆景。进入沭阳,就如同走进花的世界,步入花的海洋。据说,那些养花卖花先富起来的农民,许多已经是百万富翁,他们通过英特网把花木售往全国、全世界。我们到达这里后,真是大饱了眼福。什么“满阶芳草绿,一片杏花香”,什么“梨花千树雪,杨柳万条烟”,什么“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的诗情画意,都可以领略到了。如此雅丽的环境,使许多离退休老干部不甘寂寞,纷纷来此养花种花,寻求致富之路;也使许多下岗职工,不甘清贫,来此承包花园林圃,选择新的就业渠道。养花不仅美化了人们的生活,也富裕了人们的生活。广阔的田野,红瘦绿肥,黄白相间,有如画家硕大无朋的调色板,铺展在大地上。面对如此美丽景色,同行的一位文友忍不住赞叹道:有幸做花农,何须羡神仙!

  行色匆匆,走马观花,很难看尽并道尽宿迁的巨大变化,但在骆马湖畔一个小镜头,却能够很恰当地表达了我们此行的感受。烟波浩淼的骆马湖,是宿迁得天独厚的淡水资源,它芦荡丰密,岸柳成行,鱼虾鲜美、鸟群翩翩。市政府充分利用了这些资源,开辟了骆马湖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集旅游风景、水产资源、森林保护为一体,打造了一个特色鲜明的“绿色带状产业走廊”。我们从“走廊”的一角走过,只见离湖畔不远处聚集了一群人,个个翘首踮脚似在倾听什么。走近一看,原来在人群中有一个老汉在作演唱状。他发须斑白,年龄似在古稀之外,却精神矍铄,声音铿锵有力。我凭着家乡人的“语音优势”,驻足一听,立刻便明白了:他是在用苏北方言古韵,说唱这些年宿迁的变化。他首先唱述了宿迁昔日的苦难,接着描述了人们在艰难困苦中熬煎的窘状,以及近年来在改革开放中瞬息万变的动人情景。他声情并茂,热情洋溢,用特别质朴生动的唱词,表述了宿迁市的领导励精图治、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表述了宿迁人民改天换地、重整山河的雄心壮志,听后让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好像看到了在这希望的田野上千千万万宿迁人战天斗地的壮烈情景,和一幅幅人民竞奔小康的图画。在唱词中他巧妙地插进了市委领导的一段格言:我们一定要心中装着老百姓,脑中想着老百姓,一切为了老百姓,带着良心和感情干工作!旁边一个听众似在无意告诉我们:说唱老人原是一位民间艺人,早已退休在家,他在这里是在作“义务演出”。说着说着,老人的“演出”已近尾声:

  ……忆往昔,我们满心凄惶

  想过去,人们愧悔难当

  看今天,满园春色观不尽

  望未来,家家小康候项王(注)

  ……

  老艺人饱含激情的唱词,在我大脑的屏幕上,刻下了宿迁大地难忘的一页。由此我不禁浮想联翩: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全部阳光,宿迁的变化难道不是伟大祖国阔步前进的缩影吗?

  注:西楚霸王项羽,出生在宿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