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另外的担忧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11月19日07:48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1927年,鲁迅先生在香港青年会的一次演讲上热烈称扬“白话文运动”。他指出:几千年的文言文极其艰涩难懂,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增加了许多无谓的障碍,从某个角度来说,文言文既说不出,又听不懂,因此让中国人既哑且聋,姑名之为“无声的中国”。所以,只有大力提倡“白话文运动”,才能将“无声的中国”恢复到“有声的中国”。

  想不到的是,在“白话文”最终取代了“文言文”,并在中国推而广之、发扬光大80
年后的今天,我们的书写和言语遭遇到网络语言的挑战,显现出它自身的尴尬了。据报载,一个孩子用“IT语言”写了封信,满纸的MM(妹妹)、JJ(姐姐)、GG(哥哥)、DD(弟弟)、PMP(拍马屁)、BT(变态)、BD(笨蛋)、PLMM(漂亮妹妹)等等。还有一个女学生的日记,是这样写的:“……没想到我最要好的朋友竟欺骗我,TMD(他妈的),7456(气死我了),我恨不得一脚TST(踢死她)。”这样的“IT语言”,不要说很多不接触网络的家长,就连老师都读不懂,更不要说如何来和孩子沟通了。

  近几年,网络语言冲击中国语言的现状,可以说是异常迅猛。想一想,上个世纪80年代,才有了Internet这个名词,网络真正高速发展是在90年代中期,充其量不过20年的历史,可我国现在的上网人数已经上亿了,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互联网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可以说远远超出了以往任何时代的任何一种发明,同时也催生了社会语言的新语体———网络语言。在这里,汉语变成了另类表达,一些汉语病句或是数字、符号、拼音、谐音、英文字母的杂糅表达式,却成了网民惯用的“正宗”语言。像那个孩子所写的这种极为普通的网络白话书信,如果你不是网虫,或仅仅是个初级网民的话,肯定会感觉云山雾罩、不知所云。

  对网络语言这种语言变体,至今还是人言言殊、各持己见。有人认为这是时代的产物,是当今社会语言的一种创新使用,应当客观地来看待网络语言对学生的影响。如果一个新的语言产生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公认,而且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话,我们就不能也不可能人为地去阻止它。另有人认为,规范的汉语是最美好的语言,应当维护语言的纯洁,这不仅仅意味着民族文化的纯洁,更意味着价值观念的纯洁,如果对网络语言不加以控制,很可能会对传统正规语言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两种观点还在继续交锋。不过,眼下令人担忧的是,我们常常所说的“代沟”,会不会因为这种令人难以读懂的网络语言而变得更深,一代人与另一代人之间变得更加无法交流和沟通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