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已落下帷幕,金鸡啼鸣又下了“双黄蛋”。如果说《太行山》和《可可西里》获得最佳故事片奖还在情理之中;那么,80多岁的金雅琴获得影后桂冠,就出乎人们的意料了。老了成大明星,连她自己也没有想到,更不要说观众了。因为许多观众不仅没看过《我们俩》这部影片,更没听说过这位老演员的名字。
从今年起,金鸡奖和百花奖实行隔年评选,打的是“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的旗号。
只闻金鸡啼鸣,未见百花绽放,这样的现象让许多人看不懂。1992年起,两奖的颁奖活动开始统一在“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旗帜下,既然今年两奖分开了,再扯一面大旗就名不副实了。
金鸡奖是“专家奖”,由中国电影家协会组织电影专家评选出各个奖项;大众电影百花奖是“群众奖”,由《大众电影》杂志提出候选名单,组织读者、观众进行投票评选。由于国产电影不景气,将两奖合并是想提升人气。从国产电影的现状来看,现在,人们更关注的是“百花奖”,因为电影要走向市场,必须赢得观众喜爱。专家再叫好,观众不买账,拍出来的电影少人看,这就失去了评奖的意义。
现在,许多专家都认识到这么一个道理:金杯银杯不如观众口碑,这奖那奖不如观众夸奖。许多国家级艺术大奖的评选如今都十分重视市场的信息反馈,比如在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评选中就有一项演出场次和演出收入的硬指标,要占总分的35%。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孤芳自赏,得不到观众的认可,是不完美的,对艺术的发展也缺乏推动力。因为失去了观众的支持,艺术发展也丧失了艺术机体的造血功能。
面对娱乐的多样化,国产电影受到了严峻的挑战。重振国产电影的辉煌,当下的首要任务应该把流失的观众请回来。所以,我们在办好金鸡奖的同时,更要办好百花奖,吸引更多的观众来关注我们的国产电影。
金鸡百花隔年评奖,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反而有把专家和观众对立起来的意思。正是由于金鸡奖和百花奖的不同性质,才更需要每年都举办一次,这样才能使专家了解观众,让观众认同专家。如果过分地强调奖项的特殊性,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对中国电影的发展并没有什么好处。
电影是大众化的艺术,曲高并不等于和寡,雅俗共赏才是审美的最高境界。
吴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