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收藏一百年的时光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11月25日00:31 新京报

  中国电影恭逢一百寿辰,于是素来冷落的电影史学门庭一下子热闹了许多。

  短短一年多时间,大小影史也陆续出了不少,大部分出自原创,读来令人欣喜,但其中确也有一些是冷饭热炒,似曾相识,尤其是板着一副经天纬地的“正史”面孔,再夹入些生吞活剥的外来“理论”,一部生龙活虎的中国电影的历史,被活活地木乃伊化了,看着都令人心疼。

  遥想去年早春天气,《新京报》的数位领导和编辑,枉驾光临,得以会面于北师大东门对面的咖啡馆中,相互商讨“中国电影百年”专栏的基本框架和风格,当时就谈到这一专栏要避开“正史”套路,就一些饶有兴味的电影现象挥洒开去,不必求高大全。出刊后,细心的读者不难从中看出,诸如影院观众、明星逸事、相关社会众生相,这些个为“正史”所不屑一顾的电影文化史实,一一被专栏编者机敏地纳入视野,用活泼的媒体文笔加以勾勒,中国电影史不再是思想史、思潮史的附庸,也不再是导演传略、电影故事的连缀,更不是西方理论的佐证,而是丰腴的地道的历史大生态的还原。

  一个时期以来,在电影体制上,电影的制作从电影的传播与营销系统剥离,造成了内地电影主创人员与电影市场的隔绝,其后果至今仍感苦涩。在这一环境中所派生的“影像本体论”盛行一时,将中国电影人的视界搞得甚为狭窄。考察早期中国电影的学科史,最早的中国电影史都是“中国电影业”史,即作为文化产业的中国电影史。历史上最早的几部有影响的中国电影史:如徐耻痕的《中国影戏大观》(1927年4月),全书从制片公司创业史、导演与演员小传、通俗文学界作家的电影编剧活动、电影电影作品一览表、电影出版物调查五个方面来全面勾稽中国早期电影史的全貌;程树仁的《中华影业年鉴》(1927年),涉及电影企业、主创人员、影业界组织、电影学校、电影出版物、电影审查机构、经营影业用品之公司等等史料,简直就是一幅中国电影业的全景图;谷剑尘的《中国电影发达史》(1934)和郑君里的《现代中国电影史略》(1936)甚至提出了电影文化研究的命题。这一些都从一个测面反映当时中国电影人视野之广阔,所以早期中国电影,竟能在租界的恶劣环境中抗争好莱坞电影,争得可观的电影市场的份额,创造了世界电影史上的奇迹。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一些电影人的眼睛会不顾观众,仅仅盯住电影胶片而不肯稍稍放开呢?

  中国电影史应该用怎样的方式、怎样的文体书写?是否一定要板着面孔“正说”?

  早在数十年前,郑振铎先生就有《插图本中国文学史》问世,先生深知文艺史的呈现方式与其内容一样重要,所以文学史中精美的插图的分量几乎与凝练的文字的篇幅相等,令人爱不释手。以形象解读形象实是感悟艺术美之真谛。昔人以“幽燕老将”喻杜诗之苍劲、以“铁板铜琵”比苏词之豪放、以“浅斟低唱”况柳词之婉约,可谓得艺术鉴赏之三昧。这次《新京报》的“中国电影百年”专栏特地在版式设计上下了一番功夫。版面不但编排灵活,外采、专稿的板块有机融合,而且用大幅影照来作为感性地读解影片的辅助,在色调上以褪色的

老照片和鲜亮的彩色照片来比照新旧电影的历史感。可以说这270期的专栏,也就是一部插图本中国电影史,每一期皆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可以成为把玩之藏品。据我个人所闻,确实有人每期必买,成套收藏的。

  中国电影百年诞辰的纪念活动即将进入高潮,平面媒体和电子媒体甚至演出市场都在合力将这一庆典搞得熠熠生辉,年底一些国产大片也在摩拳擦掌地准备在电影市场上大比拼。我们的电影业正在发展文化产业的方向上进行历史性地转轨。关于电影、关于电影的历史,我们还有说不尽的话题,但不一定是“正说”,换个角度,换种方式,或许说得更为来劲。

  □陈山(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本报“中国电影百年”专题学术顾问)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