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拨开光阴的灰尘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11月25日00:34 新京报

  站在一百年中国电影历史面前,当然觉得自己很渺小,就像一个孩子置身于没有边际的广袤原野,只有流连忘返的份。但没有想到,可以一天天地把一年年的百年电影就这么做下来,近距离地重温流动的历史、鲜活的记忆,作为一个影迷,非常真切地觉得自己是幸运的。

  如果让我选择中国电影百年历史中最喜欢的年代,首选是上世纪的40年代。经历过
孤岛时期之后的上海电影,表现出一种比战前更深沉哀伤的气息,黄佐临、朱石鳞、桑弧、费穆等等充满人文气质的导演都在走向更成熟的境界。混乱之后短暂的宁静,也许是孕育优秀电影作品最好的沃土,但如果有更长的时间,则更有理由相信中国电影史上也会迎来第一代大师。很可惜,费穆转战香港,早早病逝。朱石鳞也去了香港,并成为香港现实主义电影的开拓者,于1967年逝世。

  在五十年起伏跌宕的发展历程之后,中国电影兵分三路,内地、香港、台湾,各自用不同的方式去写接来的五十年历史,虽然内在仍然彼此痛苦而密不可分地纠缠着。

  香港电影的70年代,是我第二中意的时代。胡金铨、张彻、李翰祥是60至70年代的三块招牌,虽然没有多久胡金铨就远走台湾,但是他对香港电影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

  文人武侠、动作男星、历史宫闱和风月片,香港类型电影的发达和兴旺远在内地观众熟悉之前就已经成型了。当然,千篇一律棚内拍摄的武打片已经难以避免重复和虚假,而80年代的高潮正在呼之欲出,所以70年代末,香港新浪潮吹来徐克、许鞍华、严浩、谭家明等等,三十年后方兴未艾。

  投身到这些热浪滚滚的历史中时,心情很微妙,仿佛是发现一个多少有些被人忽视了的宝藏。时间是个无情的东西,光阴的灰尘有时会蒙上我们的双眼,因此某种程度上而言,发现历史其实也是重新检省自我。

  2005年,纪念中国电影百年的活动此起彼伏,从报纸到电视,从无数丛书到影人

邮票,虽然其中免不了应景之作,但还是会有一些珍贵的历史画面可以让人们的眼光从浮躁的现时深入到过去的岁月里。但回望历史其实是需要勇气的,尤其是当你发现前人的脚印要远远深于后人时,你或许会产生深深的困惑,今天的我们又将留下什么样的印记来留给后人呢?在这个整体虚浮的时代,还有没有可能留下百年之后重看也仍然充满力量的作品?这个问题的答案大概只有历史本身能够回答。

  或许正是因为这个时代的缺乏力量,或许是因为行走得太快的我们需要片刻的停顿来审视自我,所以我们才如此热衷于回望历史。

  □表江(本报“中国电影百年”专题编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