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兵临城下 安有良策?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11月27日14:18 新民晚报

  

兵临城下安有良策?
兵临城下安有良策?
兵临城下安有良策?

  日益竞争激烈的图书出版业,近来又遭遇到了来自行业外的强劲挑战,网上图书馆的快速成长和“博客运动”的方兴未艾,犹如两把锋利的餐刀,切向原本属于传统出版业的“

蛋糕”……

  经典作品免费上网

  一年前,互联网搜索引擎公司老大Google宣布实施一个庞大的网上图书馆工程,即与一些世界著名图书馆合作,将其藏书全文扫描上网,供读者免费阅读。虽然此项工程一度暂停,然而一年后的今天,这个未来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网上图书馆已经现出雏形,其测试版于本月推出,读者可以上网随意浏览哈佛图书馆、纽约公共图书馆、斯坦福大学图书馆、牛津大学藏书楼的丰富藏书。尽管目前Google网上图书馆里的图书都是过了50年版权保护期的老书,但对于出版商来说,还是有着深深的剜肉之痛,因为过了版权保护期的图书出版,也是传统出版社获取利润的重要来源之一。

  中文网站雄心勃勃

  许多出版社翻来覆去地“包装”、重印诸如“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外国经典译著”之类的图书,换汤不换药而乐此不疲,原因在于《著作权法》规定公民作品的发表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的保护期为作者终身及其死亡后50年,过了版权保护期的作品就进入了公共使用领域,出版社出版时不需要支付稿费或版税,编辑费也省了,实际成本仅有纸张、印刷等,而这些作品因为名气大,一般来说销售状况稳定,出版社有很大的利润空间。像《红楼梦》,国内有数十家出版社在不同时期出过不同的版本。试想,一旦读者能够从网上轻而易举地读到这些经典作品,传统出版社的日子还会像以前一样好过吗?眼下,Google的网上图书馆搜罗的还只是英语图书,不过,国内出版社得到的喘息机会不会长,因为不少中文网站也已经雄心勃勃地在向这块领地拓进。

  名人博客第一时间

  “博客”这个词越来越为人所熟知,这种可供阅读和分享的私人网络日志的蓬勃兴起,被戏称为一场“全民写作运动”,最近新浪网着力推出的文化名人博客更为此项“运动”添了一把火。余华、张靓颖、郭敬明、张海迪、刘震云、余秋雨、虹影、叶永烈、高晓松、范冰冰……各个领域和“段位”的文化名人汇聚在同一个主页上,又由各自的链接导向其千姿百态的个人世界。热门作家余华建立自己的“博客”时间不长,已经贴了不少文章上去,“往事散文”一栏里有10月19日上传的《巴金很好地走了》、11月1日上传的《医院里的童年》、11月6日上传的《国庆节忆旧》等,显然是第一时间创作、第一时间传播到读者。可以设想,类似的文章累积上几十篇就可以出本新书了,就算出版社再使劲压缩出版周期,也不可能赶上网络的速度,读者被分流是必然的。

  传统出版懵懵懂懂

  网络天生的互动性也是“博客”吸引人之处,余华的“博客”中专门有互动一栏,贴出了余华与网友的部分精彩交流内容,如网友“旧烟斗”说:“这下我知道了,你为什么对死亡如此热衷。因你的童年与太平间毗邻而居。但老实说,我不喜欢你热衷的题材——死亡。”余华答道:“我也不喜欢这个题材——死亡,但我常常觉得童年的经历会控制人的一生。一个人对世界基本的图像就是在童年时建立起来的……”类似简短而有意义的对答在余华的“博客”上还有很多,已有纸质媒体对此表示出了出版兴趣。

  对于网络新媒体的来势汹汹,国内传统出版社有的懵懵懂懂,有的似乎尚未拿定应对的主意。记者与几位出版社负责人聊到这个话题时,虽然耳闻抱怨之声,却没有听到什么有实际意义的思考和对策,对方大多流露出“船到桥头自会直”的态度。问题是,新事物的发展往往超越常规,行业外的竞争对手已经兵临城下,一旦破门而入,传统出版业究竟扛得住吗?

  本报记者李菁

  搜索引擎公司老大Google上免费阅读的哈佛图书馆页面

  余华“博客”中文网一页

  牛津巴德礼图书馆网上敞开大门图TP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