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北京首届文艺论坛闭幕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11月28日15:31 北京晚报

  “中国这些年在西方走红的电影大多都是揭示特殊生活方式下人性的变态和扭曲,引起西方人的津津乐道,我有时听留学生讲,说西方人看了中国电影,包括获奖的《孔雀》和最近的《红颜》,这些电影和西方人传统中对中国人宣传的印象相吻合,无非是认为中国人野蛮,不文明,人性丑恶,只喜欢权术、倾轧和人际争斗,我觉得这是中国文艺走向世界的一个极大的问题。”中国文联研究员廖奔的发言给了与会媒体一个信号,首届北京文艺论坛不是来听“好话”的。

  昨天闭幕的首届北京文艺论坛设置了“市场经济与文艺”的大命题,两天的论坛从文学、戏曲、书画、音乐、影视、传媒等诸多领域进行讨论,市场条件下中国人的文化心态仍是专家们最热衷的话题。孟繁华、于平、谢嘉幸、黄会林、朱大可、周星等文艺评论家在论坛中做了主题发言。论坛秘书长索谦认为,文艺领域的泛娱乐化和泛商品化营造出一片热闹的“天空”,但热闹的另一面却是文艺作品思想和意义的被解构;复制品淹没了原创品;感官的刺激代替了心灵的震撼等等令人反思的现状,这次论坛正是希望给专家们搭建一个能交流或交锋的舞台。事实上,两天的论坛基本变成了一场奇思妙想与理性思辩交织的头脑风暴。

  评论家朱大可把巴金和卫慧放在一起讨论;谈到文学的创作,朱大可说,于华的小说卖到20万已经是一个奇迹,而网络作家慕容雪村的小说《成都今夜请将你遗忘》在网上的点击率据说达到3亿至5亿,互联网文学全世界90%是中国人写出来的,今天文化精英已经从空间里退出,而把空间留给了大众协作。蒋原伦教授说前些年的调查显示,美国人吃饭、上厕所、洗澡、读书时间都少了,这些时间省下来花在看电视了,这一现象正在中国重演,他说电视其实给文学提供了好的去处,中国每年生产800至1000部平庸的长篇小说,如果改编为电视连续剧,运气好的话会很叫座,和优秀的小说比它成功的几率可能还高一点。北大研究生刘晓楠认为,在中国文艺市场化过程中,投降与抵抗同时存在,一方面,在艺术圈常常嗅到了一种很浓烈的后殖民的气息,艺术家好像突然没有了自由的思想和自由的灵魂,798厂里经常流窜着很多非常漂亮优雅的外国女艺术商,她们的存在强化这种信息;另一方面,白先勇先生的昆曲《牡丹亭》到北大连演三天,一天演3个小时,场场暴满,美国朋友惊叹中国古代竟有这样唯美、

性感,非常具有魅力的东西,中国的传统艺术不应该过分悲观,关键要让观众有一种尊重自己文化的心态。

  索谦表示,此次论坛专家们的发言对当前文化市场有很多独到的分析,不久后这些发言将集结成书公开出版,今后论坛将以年会的形式逐渐发展成为表达文艺界前沿争鸣的舞台。

  网络编辑:李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