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古开今———临摹与创作”2005上海市书法篆刻大展昨天在上海美术馆开幕,这是上海书法家协会为了促进上海的书法创作和学术研究,推出的回顾性展览。
在号称拥有数十万书法篆刻爱好者队伍的上海,目前呈现两头热:热在小孩与中老年;二十到四十岁之间寥若晨星,出现断层。近日,上海书法家协会编辑出版的《临摹与创作》一书,收集了60位书法篆刻家的作品,40岁以上的作者占90%以上,40岁以下(包括少
年)才三四个。
为此,记者采访了交通大学思源艺术研究所艺术评论员郭舒权。
实用价值日渐萎缩
技术革命使毛笔的实用价值日渐萎缩。郭舒权说,中国书法经历了三次劫难。第一次是辛亥革命,废除科举制度。原先科举考试全部使用毛笔,因此要走仕途,练好毛笔字是先决条件;第二次是钢笔的流行和“五四”运动中的汉字改革。钢笔的便捷使用,使毛笔从原来的主要书写工具,退而其次。同时汉字从繁体字改为简体字,使书法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原有的书写美感;第三次就是电脑的普及,迫使书法越来越边缘化。
正是由于书法篆刻的实用价值在不断退化,它的艺术性日益彰显,书法逐渐演变成了一门艺术,成了一部分艺术家的专业。
很难作为职业吸引人
书法正在被人们遗忘。书法篆刻是个投入时间长,成功率低的项目。它不仅需要勤学苦练,还需要天赋,有的人也许练上一辈子也难以出成绩。因此,它很难作为一种职业来吸引人们的关注;其次,一些专业艺术团体近年来很少吸收新鲜血液,就拿上海中国画院来说,除了文革前进画院的周慧王君、韩天衡、钱茂生、张森、童衍方5人外,一直没有招收新员。而这5人,不是退休回聘就是已近退休年龄。家长们认为孩子小时,让他们学些书法篆刻,陶冶情操,上了高中,学业一紧张就应搁笔了。因此,不少曾经在青少年书法篆刻大展中获奖的,后来都杳无踪迹了。
好字不如滥画
在书画界一直有“好字不如滥画”的说法,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在拍卖市场或艺博会上,画卖得好是不争的事实。画能给人直觉的感受,尤其在写实主义画风占主导地位时,画得像不像、逼真不逼真,成了衡量绘画好坏的主要标准,即使没有绘画知识的人也能看得懂。而书法不同,书法入门易、要精难,特别要分清哪是精品、哪是马虎之作,不是人人都明白的。
“借古开今”是书法艺术从学习到创作必由之路。不借古,不继承优秀的历史遗产,书坛便成了无源之水;而不开今,不书写出独特的风貌,艺术便失去了生命力。借古是手段,开今是目的。特别是当今,再抱着老祖宗留下的传统一成不变,青年怎么会喜爱。为了让更多的中青年书法家冒出来,上海书协围绕深入传统和创新,经常举办中青年书法系列展和学术研讨,使书法能够适应时代的变化,走向市场。
本报记者 顾咪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