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增、删、修、改了什么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12月01日08:09 大众网-齐鲁晚报

  本报讯由14名鲁迅研究专家历时4年修订而成的新版《鲁迅全集》11月3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首发。记者了解到,新版《鲁迅全集》共18卷,较此前的1981年版本增加了两卷,增加的内容主要为近20多年来陆续发现的鲁迅的佚文、佚信及其他文字,全集中共计创作10卷,书信4卷,日记3卷,索引1卷,总字数约700万字。此外,新版本还对1981年版本的原有注释做了增补和修改。

  据了解,从12月3日起,新版《鲁迅全集》将在全国各大书店相继上市。

  ■修订原则是“以1981年版为基础,增补不足,修订错讹”

  据人民文学出版社现代部主任王海波介绍,本次《鲁迅全集》的修订以1981年版为基础,集中在内容补充、重新校勘、增加注释三个方面,并新增了两卷篇幅。修订工作编委会副主任林非介绍说,第一次会议,专家就确定了修订原则是“以1981年版为基础,增补不足,修订错讹”。

  ■增:佚文佚信

  20年间,鲁迅研究界从没有停止过对鲁迅作品的继续挖掘,此次修订中收入了新发现的鲁迅佚文24篇,其中有19篇将收入第8卷《集外集拾遗补编》。王海波介绍说,与增收佚文相比,鲁迅书信的增收量要更多,其中包括新发现的鲁迅佚信18封。除此之外,新版《全集》还收入鲁迅致许广平的《两地书》原信68封,收入鲁迅《答增田涉问信件集录》(含日文原稿和中译文)约10万字。

  ■删:《惜花四律》《致北方俄罗斯民族合唱团》

  在增收内容的同时,新版《全集》还删去、调整了个别篇章。根据鲁迅著作的出版规划,将以《鲁迅全集》、《鲁迅译文集》、《鲁迅辑录古籍丛编》、《鲁迅科学论著》来分类整理出版鲁迅的著作。这样,1981年版《全集》中收入《集外集拾遗补编》的《生理试验术要略》一篇将放到以后出版的《鲁迅科学论著》中,与鲁迅的《中国矿产志》等科学著述放在一起,不再收入以创作为主的《鲁迅全集》。

  另外,新版《全集》还根据专家的研究考证,删去了被认定为周作人作品的诗歌《惜花四律》。在书信部分,删去了已作为诗歌收入《全集》的致台静农书信两封,和经鉴定不属于鲁迅书信的《致北方俄罗斯民族合唱团》。

  ■修:修订最多的是注释

  《鲁迅全集》修订改动最大的还是在注释方面。据初步统计,新版《全集》中,新增注释1000余条,这其中包括知识性注释、人物注释、资料文献性注释,以及出自古代典籍中的文字、典故注释等。对于难度较大的鲁迅写作当时的一些文章资料的查考,这次修订也尽可能做了补注,比如,在《准风月谈·夜颂》一篇中,对鲁迅特指的“没落”一词,加注说明这是出自“革命文学”论争中,创造社成员成仿吾曾在1928年5月《创造月刊》第一卷第十一期的《毕竟是“醉眼陶然”罢了》一文中讥讽鲁迅“没落”。在《知识过剩》一篇中,对“把自己的文稿吞进肚子去”一句,加注说明,指的是宋庆龄在1933年5月13日发表的《抗议希特勒暴行》中提到的:“小说家汉斯·鲍尔被迫吞下他自己的原稿。”

  除增补注释外,这次修订还删除了个别注条,包括因时代的变化,现在已经不需要注的。

  ■改:原注中评价说明性内容

  除整条注释的增加和删除外,对原有注释进行必要的补充和修改也是注释修订的重要一项,特别是对原注中带有评价说明性内容,带有政治性和批判色彩的注释,此次都酌情加以修改和删节。比如,原版第一卷《人之历史》一篇的第一条注释中,对鲁迅早期的几篇论文《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都做了内容说明,这不符合“不解释鲁迅原文的含意”的注释原则,因此对此条注释做了大段删节。对新月派、现代评论派、“第三种人”、民族主义文学等派别,以及这些派别中的成员的注释,删去了带有政治色彩和“左”的评价,从现在的角度客观介绍情况,为鲁迅作品中涉及到的事件,提供一些背景资料,不做过多的评判。对一些现代西方哲学、艺术流派,如试验主义、未来派、立体派、象征派、达达派等,都较全面地补充它们的理论主张及代表作家作品,删除原来一些带有批判色彩的评价。对尼采、叔本华、康德等哲学家,也从现在的研究视角介绍他们的哲学观点和代表作,修改了原来一概归为唯心主义哲学加以否定的观点。对陈独秀、托洛茨基、布哈林等政治人物也根据现在的资料和评价进行了修改。(郑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