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鹤岗有段电影传奇:中国百年电影一个精彩情节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12月01日16:00 黑龙江日报

  今年是中国电影百年,一百年的电影故事,在鹤岗留下了一段蒙太奇般的情节,虽然它鲜为人知,却也是中国百年电影故事中的一个精彩的情节。

  如今鹤岗人在自己的城市里复建了一个东北电影制片厂,大体上是仿照当年的原貌建设的。在这个“旧址”里,我们同样能够追寻到当年那段鲜为人知的点点足迹。简陋的厂房再现了当年新中国电影蹒跚起步的艰难。展览的图文资料,还时常把我们带回到60年前那
段苦乐相间的峥嵘岁月。

  1945年日寇投降后,原“满映”的进步职工组织了起来,接受了原“满映”的权力,于1945年的10月1日成立了东北电影公司。据史料记载,当时的公司总经理是张辛实,副总经理是王启民。1946年4月由舒群担任了总经理,张辛实则担任了副总经理。此后不久就根据形势需要,东北电影公司迁往北满。中国电影的一段传奇故事也就从这时开始了。

  这个新中国电影的摇篮就在一列火车上开始了它的长途跋涉,从长春到哈尔滨又到佳木斯,最后由于形势所迫,又辗转来到了当时的兴山,也就是现在的鹤岗。根据一位当时在东影工作过的胡先生的回忆,东北电影公司是1946年6月1日来到鹤岗的,但这个时候的鹤岗还处在战后的满目疮痍之中。在当时东影拍摄的资料片里,我们还能看到当时的鹤岗除了矿务局的几所房子还算完好外,几乎找不到一所好房子了。东影来到鹤岗后,在现在市政府车库的位置选择了一所破坏相对小些的房子开始修缮,作为厂房。这里当时是日本人的一所小学校,后来是苏联红军的马棚子,已经没有屋顶,徒有四壁。当时来到这里的无论是干部、演员还是其他工作人员,都成了搬运工和建筑工,他们用人拉肩扛,在短时间内修建完成了办公室、洗印厂、摄影棚和技术车间。

  1946年8月,著名的电影人陈波儿来到了鹤岗,几乎同时,又有40多人从延安辗转来到了鹤岗。1946年10月1日,是东北电影公司成立一周年的日子,经过东北局宣传部决定,更名为东北电影制片厂。这时的鹤岗也集中了新中国电影史上许多著名的人物。袁牧之、严文井、于蓝、冯白鲁、凌子风等一大批电影人。据记载,这个时候的鹤岗已经云集了电影工作者有278人。

  在回顾中国电影百年历程的时候,人们情不自禁地把鹤岗叫作新中国电影的摇篮,这是对鹤岗在新中国电影史上的突出作用的极大肯定。事实上,中国电影在鹤岗的日子里,也的确有着可以大书特书的一笔。

  就在东影还在建设厂房的时候,组织上就派出了三个新闻电影摄制组到前线和农村去拍摄,并拍摄了一些十分有价值的电影素材,这些资料在现在尤其显示出它的弥足珍贵。利用这些素材,剪辑成了《民主东北》大型记录片。其中包括《民主联军军营的一天》、《活捉谢文东》、《追悼李兆麟将军》和《内蒙新闻》等记录电影。此后又陆续拍摄了反映东北解放和土地运动的一些影片《四下江南》、《东满前线》、《战后四平》、《收复双河镇》、《解放天津》、《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北平入城式》、《毛主席阅兵》、《农民翻身》和秧歌片《翻身年》等都编辑在大型记录片《民主东北》。

  这些已经足够让我们为新中国的电影工作者叫好,但是他们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所创造的电影传奇还远不止这些。当时在兴山简陋的摄影棚和工作间里,他们用智慧和心血还生产了一些故事片、木偶片、译制片、科教片、艺术片、幻灯片等。拍摄了人民电影史上的第一部故事片《桥》、第一部动画片《瓮中捉鳖》、第一部美术片《皇帝梦》、还有第一部科教片《预防鼠疫》和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为建立和发展新中国的电影事业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在回顾鹤岗这段电影传奇的时候,我们不能不说的是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这是由林其编导、马守清摄影的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故事片。影片讲述了一个刚刚参军不久的小战士,在一次行军休息时,手里的枪不慎走火,打死了前来送水的一个农民的小女儿。为了严肃军纪,部队决定枪毙这个小战士。在宣布这个决定时,这个农民要求部队“不要处死这个小鬼,留下他打老蒋”,小战士没有被枪毙,他在此后的战斗中还立功受了奖。这在今天看来是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故事,而在当时,却感动鼓舞了许多许多的人们。

  鹤岗有位年近八旬的李西林老人,他当年就参加过这部影片的拍摄。至今回忆起那段往事,老人仍然激动不已。他当时只是在影片中担任了一个小角色,可是老人告诉记者,在拍摄老乡为小战士求情的一场戏时,在场的演员和观众大部分都哭了。人们虽然还不太了解电影是怎么一回事,但却被那个故事感动了。老人此后没有看到过自己在银幕上的形象,但他一生都在为这件事情而自豪。

  同样自豪的还有百万鹤岗人民,他们为自己的家乡曾经养育了中国电影而骄傲。是的,人们有理由相信,朴实而血性的煤城人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为新中国电影事业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前不久,一些老电影工作者来到鹤岗寻访当年时,他们为这个城市的巨大变化而惊奇之余,感慨最多的是他们曾经为新中国的电影事业做出的贡献。

  1949年4月,东北电影制片厂离开鹤岗返回长春,一大批电影人从鹤岗踏上征程,奔赴全国各地,为新中国的电影事业而呕心沥血。在鹤岗时期的电影工作者队伍不断扩大,东北电影制片厂离开鹤岗时已经有近千名电影工作者被输送到全国各地,为新中国的电影事业培养了大批骨干力量。

  直到今天,人们仍然无法忘记那段发生在鹤岗的电影传奇。它不仅为新中国的电影事业做出了坚实基奠,也为鹤岗的文化事业注入了勃勃生机。

  (黑龙江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