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文艺演出“新政”带来的契机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12月01日23:45 新京报

  这些年“解放生产力”一词已很少被人提及,然而对文化部等四部委新出台的《关于鼓励发展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意见》和为此召开的意见座谈会进行解读(据12月1日《新京报》)便可意会到文件背后政府主管部门对于解放文艺生产力的良苦用心。

  新中国成立之初形成的以国有剧院团为主体的文艺表演生产格局,是国有大一统历史背景下的制度构建,也有在国弱家贫的条件下举一国或一地之力保护文艺表演生产力的初
衷。改革开放以来,国有大一统的企业格局已在多数领域被打破并经由双轨制最终进入市场经济模式,但国有剧院团体制却仍沿袭至今,其响亮的两个理由是“保护弱势产业”和对于文化产业的管理性需要。

  “保护弱势产业”的良好初衷曾使国有剧院团体制健康成长,但在少量“精品”的表象繁荣下,是大量生产力闲置、生产成本高昂和文艺表演与市场、观众日益脱节的现实。当国有剧院团体制的社会效益被证明不佳之后,人所共知的经济效益不佳也不再是禁忌话题。

  与此同时,这一体制对民间文艺表演生态的影响开始更多地被人谈论。如果一个国家的国有剧院团体制不能提供好的和足够多的产品,而民间又无法以公平身份参与生产,这样的文艺表演生态状况是可想而知的。

  今年9月北京民营戏剧阵地北兵马司剧场倒闭之所以成为一个公共事件,很大程度上源于业内或外界都通过这一事件看到了剧场的倒闭关键并不在于剧场本身,而在于民间的戏剧生产力已经衰落到了低谷。

  要解放生产力,首先要改变生产关系。给予民营文艺表演团体以国民待遇和低门槛准入,通过搞活民营来补充发育不良的文艺表演生产力,间接促进国有剧院团体制活力,是四部委新政用意所在。而加大国有剧院团改制进程则是同一枚硬币的另一面,这在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和相关政策中可以领会到。两方面共同拉闸放水,为构建新的文艺表演生产关系提供了政策框架和制度环境,剩下的则要看国有剧院团如何脱离僵化模式瘦身入场、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如何在更宽松的市场环境当中发芽抽枝了。

  国有剧院团体制三尺冰冻要消解非一日之功,不过有一个亮点值得期许———市、县国有文艺团体的转企改制可能会成为这轮改革的急先锋。县市一级国有剧院团规模较小,资产和人员都比较精简,转企改制时比较容易完成股份量化,形成个人与团体利益捆绑的生产格局,而这种生产格局是民间最容易成活的模式。同时县市一级演出市场竞争相对平静,有利于改制后的团体休生养息和正常地创作演出。

  同时,民营生态要春色满园也需假以时日。政策放松和准入门槛降低只是有利因素,而表演团体的生长需要过程。在这个过程初期,最先冒出头来的很可能是那些以趋利为动机的“早起鸟”,真正的民间表演艺术者要将各种生产要素整合到一起不断磨合,创作出不那么以功利为目的的作品并培养自己的观众群,绝非易事。这需要有志于此的民间人士非常非常努力,多一些热情纯粹、少一些急功近利。

  要真正形成一个开放、繁荣、有序和公平的文艺表演市场生态,是一个相当慢长的生长期。对此过程当中可能出现的浮躁与泥沙俱下,我们需要一些耐心,也需要一些宽容。毕竟,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切才刚要开始,而地平线仍在远方。

  □水晶(北

京剧评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