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为底层代言:新的学术资源争夺战?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12月07日01:32 东方早报

  早报记者 徐德芳责任编辑 黄维嘉

  “用晦涩空洞的语法去代言底层正在成为一种学术时髦。”近日,著名文学批评家吴亮针对学术界在“社会底层表述”方面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批评。他指出,目前某些研究者在讨论“底层”问题时,表现出了对制造“象征性良心作品”的热衷。而这样生产出来的学术消费品,无论对公共生活,还是对学术本身,都是有害的。

  据了解,包括南帆、郑国庆、练暑生等人在内的7名文学批评家在今年7月底进行了一场名为《底层经验的文学表述如何可能?》的专题对话。这一对话的记要发表在最近一期《上海文学》。在对话中,几位批评家对“底层”的命名进行了梳理,探讨了知识分子参与底层表述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并对19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描述底层的经验进行了回顾与总结。练暑生在讨论中表示,“社会底层”其实只存在于表达之中。谈到社会底层的自我表述,南帆认为,由于底层大众对帝王将相、明星八卦等内容似乎更感兴趣,因此在自我认知和自我表达上会存在一定的障碍。

  这次对话一经发表就引起了批评界的强烈反应。吴亮在作家陈村主持的网络论坛“小众菜园”上发表的《底层手稿》,为这场讨论增添了几分火药味。吴亮在文章中指出,这场讨论不过是按照讨论者的需要,将“底层表述”学院化的活动。参与讨论者并没有作任何“底层”表述,只是进行“空洞晦涩的知识表述”。这一行为可以被看作是批评家巩固自己学术特权的一种策略。在研讨底层经验的实际操作中,这种“从书本到书本的学院式争论”,恰恰是不需要的和有害的。

  上海作家陈村对这次对话的内容表示惊讶,认为如此进行底层经验的文学表述是“决不可能”的。他强调,“底层经验的文学表述不仅在传媒、在学府,还在网络,在手机的段子”,而这些内容却始终没有进入讨论者的视野。

  文化批评家张闳进一步指出,这场讨论事实上有争夺“底层代表权”的嫌疑。它表明这些学院派研究者“学术话语资源已经穷尽”。转向底层经验研究很可能意味着他们将此视为新的学术资源空间,并试图积累学术资本。包括张闳在内的多位学者表示准备介入这场论争。有学者认为,这场讨论将有助于厘清文学批评界对“社会底层”概念存在的误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