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苏河雅集,点亮文化遗产保护之光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12月11日01:57 东方早报

  早报记者 陈怡责任编辑 韩飞

  唐代“书圣”张旭的“狂草”意态被融入现代武术表演“无极扇书”,烘托“雅集”氛围的跳跃烛火也隐喻“遗产保护之光星火燎原”。12月9日,由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音乐学院等上海15所高校和国家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中国民俗学会等组织联合发起的“海上文化振兴论坛”第二期活动“2005中国城市遗产保护国际论坛
”,在苏州河畔的上海老工业遗址基地———莫干山路50号举办。讨论的主话题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永续利用。

  敬畏感促成遗产保护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施爱东,以中国目前正准备申请世界遗产的广东开平碉楼为例探讨了这一话题。位于广东珠江三角洲的西南部、毗邻港澳的开平,至今有1800多座始建于明末清初、大量兴建于20世纪初叶、当时主要为防盗防洪用的欧陆风情碉楼散落在村前巷尾、田园阡陌之中,见证着侨乡的历史变迁。

  

苏河雅集,点亮文化遗产保护之光

  烘托“雅集”氛围的跳跃烛火隐喻着“遗产保护之光星火燎原” 早报记者 金立旺 图

  从前碉楼的主人们大都在“文革”前匆匆把楼门一锁,举家外迁。如在别处,这样被抛弃了的富宅仅靠一把铁锁一定抵挡不住窃贼的侵入,但当地方官员带领媒体记者进入这些荒废多年的碉楼时,却发现里面的一物一件都很好地保留了当年主人离家时的状态:匆忙离开时的衣柜门依然打开,匆匆换下的睡袍铺陈的方式都是完好如初的样子。

  施爱东指出,这并不是因为当地人遗产保护的意识有多强,恰恰是因为当地民间对这类突然空去的楼的一些非理性认识观念所引起的敬畏感阻止了破坏事件的发生。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过程中:首次向政府报告这一发现的老人并不愿冒着传说中的不吉利向政府以外的人们承认是他发现了兵马俑,施爱东推测,如果不是因为当时正处于“文革”破四旧时期,这位老农也未必有勇气向国家报告这一据说他祖祖辈辈以来就有,却从未被敢于披露的发现。

  施爱东因而提出,地方民间对于一些偶然事件的“神圣叙事”,某种程度上是当前在遗产保护理念推广中不可绕开的心理,对这种心理的适当分析理解,可能促进遗产保护实践的良性运作。而这,显然已超越了对一个历史建筑实体的简单物质维护,恰恰需要整合建筑学、民俗学、社会学等各方面的学术资源,获得对遗产生存环境、社会背景等方面更全面的认识。长期致力于民俗学研究的华东师范大学陈勤建教授、复旦大学胡守钧教授等也对此表示赞同。

  整合全国文化资源?

  据悉,依托“文化振兴论坛”这一大的平台,专家们去年已首次在全国采用“有形”和“无形”、“物质”和“非物质”结合的方法,对上海的泰康路老城厢和莫干山路工业遗存区域实施整体改造、保护规划;去年底今年初,这一理念也被运用于茶马古道途经地、历史上多民族融合现场松潘古城的保护规划;今年八九月份起,对湖南昌源佤山族群生活地区的这一保护规划也开始启动,上海音乐学院的音乐、舞蹈专家已前往当地调研。明年三四月份,“文化振兴论坛”与国家体委、国际奥委会合作的“东方奥运理念国际研讨会”目前也正在酝酿之中。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研究员、论坛秘书长张雪敏说,上海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此举也可以看作是上海文化界整合全国文化资源的一种抱负和尝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