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民间艺人“绝活”真是绝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12月12日08:01 扬子晚报

  昨天,寒风之中,南京第六届“金秋栖霞”艺术节的重头戏——特色民间文化大赛如火如荼地展开,民间艺人们纷纷亮出“绝活”:铁锯“拉”出袅袅《化蝶》;用烙铁做的“铁笔”在葫芦上作烫画;民间说唱艺人热闹“讲述”《八卦谣》;“金陵折扇”传人舞出千年扇文化,美不胜收中透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让看表演的群众乐不可支。

  久负盛名的“金陵折扇”已有千年历史。甘家巷王克礼目前是“金陵折扇”的唯一
传人,打磨精细,光滑如同镜面的扇骨,洁厚的泥金扇面,实在让人很难与眼前这双布满小裂口的手相联系,但就是这双手“扇龄”已有44年。王克礼说,扇子就是生活的全部,尽管一把扇子能卖到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常供不应求,可手工活精雕细镂,故自己开的扇庄向来是惨淡经营。辛苦寂寞却不能致富的劳作,一度使王克礼的徒弟频频出走。因此,金陵折扇工艺传到王克礼却后继乏人,苦于人手不足的“金陵折扇王”眼下求徒若渴。

  用锯子“锯”出

梁祝?在群众的啧啧称奇声中,60多岁的张祖凤用腿夹住一把锯子,一只手不断地掰动卡在锯子一头的铁片,另一只手用二胡弓有板有眼地奏出了凄美的《化蝶》。走下台来的张祖凤不是什么“奇人”,只是中石化厂的普通退休工人,爱好吹笛、拉二胡的他在三年前迷上了“锯”音乐。“栖霞这儿就我一个搞这个”,说着,张老兴致勃勃地“秀”起了“家伙”:这可不是普通的锯子,而是一种进口乐器。三把大小不一的锯子能拉出高中低音,掰动“扳卡”的手劲大小决定着节拍、音量。其实“锯琴”这门艺术也有600年历史,据张老介绍,澳大利亚伐木工人偶然发现,锯木头也可以发出好听的声音。在抗日战争时期很流行,如用锯琴演奏《白毛女》,目前南京也成立了专门的锯琴协会。本报记者张楠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