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读不下去的《秦腔》如何叫好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12月17日08:00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不管贾平凹是不是把《秦腔》当做封笔之作,批评家是把能写进悼词的好话都说尽了。贾平凹素来以写乡土见长,这本《秦腔》被人誉为“乡土叙事的终结”,这不就是顶峰了吗?不仅是贾平凹的顶峰,也是中国乡土小说的顶峰。

  顶峰是顶峰,难读还是难读。几乎所有的批评家都说难读,雷达说,细节太繁琐,人物太多,关系太复杂,常让人张冠李戴,要将前后文反复对照才知所以;李敬泽说,他为
读《秦腔》竟一度发火,不得已只好请一位陕西朋友用陕西方言为其朗诵;而谢有顺称其读了9次才将小说读完———但这却丝毫不影响他们把最火辣的赞誉给了《秦腔》。

  如果把这部长达46万字的小说箅一箅水,揪肉叩骨拿得出来的东西似乎不多:一是引生痴迷白雪,竟致恋物出丑,情急之下,残体自阉,却挡不住他依然一路单恋下去;二是夏天智与白雪痴迷秦腔,脸谱整出了书,戏班整成了团,最后还是沦落到为人哭丧混饭;三是村里要办市场,结果也只办成了一个酒楼,引来了一群暗娼三陪……难道这就叫“当代乡村变革的脉象,传统民间文化的挽歌”?

  读完《秦腔》,我真的冒火,下笔就免不了有些怨气。我是从《山地笔记》、《小月前本》、《古堡》、《浮躁》、《废都》……一路读下来的,甚至偏激地认为,在当代小说家中,只有贾平凹的小说值得掏腰包买。但这回却实实在在被老贾弄苦了,硬撑着往下读,几次甩掉,又几次捡回来。虽然我知道老贾不是存心与我过不去,他写得更苦,写得都不想再写长篇小说了,我终究闹不明白,这是何苦!

  所有高深莫测的话都留给评论家去说,但《秦腔》总不该只是为评论家写的吧?若只为讨评论家的好,值得一印就是15万册吗?这让评论家看上9遍才能看懂的小说,岂非存心不让普通读者碰!566页啊,除了评论家要靠读小说挣饭吃,这样的小说,几个人读得起?

  高雅之士总在鄙薄时下的快餐文化,以为这是文化被经济挤兑而呈边缘化的表征。其实,《秦腔》这本定价38元的书,一印就是15万册,这本身不就是很成功的经济吗?真要边缘化,也不是俗人拒绝了文化,而是文化拒绝了俗人。尤其是有人将贾平凹视作纯文学与畅销书结合得十分完美的一个另类,《秦腔》的出现,足见贾平凹已经被畅销得晕晕乎乎了,为了评论家能在艰难的阅读之后给予好评,为了能跻身于《铁皮鼓》、《喧哗与骚动》这类也让人读不下去的名作之列,背离读者,向纯之又纯的文学高地迈进了。

  《秦腔》有几个人读呢?这令人想到了中国的新诗。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走过了后朦胧阶段的新诗,被新锐的评论家们誉为最富“诗质”,被安徽的《诗歌报》和《深圳青年报》弄出几十个诗歌流派,似乎再走一步,就可攀上诗国之巅了……结果呢?捧得越高,摔得越狠,弄得这20多年,写诗的人远多于读诗的人。要是贾平凹这样的小说家,也被评论家们推上了和寡之路,终有一天,写小说的人会远多于读小说的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