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精打细算开发老城公平公正民众满意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12月23日03:40 舜网-济南日报

  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规划逐渐浮出水面,渐趋成形的规划让人们再一次领略到了伦敦人的算计功夫。

  据规划组高级成员史蒂夫·麦卡顿介绍,伦敦奥运会主体育场将容纳8万人,但奥运结束后,将被压缩到1.8万人。看起来简直就像变魔术,但要让6.2万个临时座位在奥运期间看起来跟永久的一样,做起来可比大卫·科波菲尔的魔术复杂多了。其实,从上世纪1970年
代开始,要是算上新建场馆和相关设施的费用,很少有奥运会能够实现营利。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大兴土木,耗费巨资修建新场馆,已被证明是奥运赔本的罪魁祸首。最近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耗资105亿美元,几倍于预算。很多比赛场馆临近比赛才刚刚建好,曲终人散之后,又一直处于闲置状态。

  正是看到了这些,伦敦人的想法是:不仅要规划奥运,还要规划“后奥运”。不能为了20来天的奥运会,“像悉尼和雅典那样,给自己留下一个赛后几乎毫无用处,却还要花大量资金去照顾的体育馆。”

  伦敦人对于“奥运村”场地选择,也让人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伦敦奥运会的大部分比赛都在东部的下利亚谷举行,该地区面积200公顷,在政府发展局的描述中是“废弃的工业区,英国最贫穷、公共健康记录最差的社区之一;失业率高而技能水平低……”并不是伦敦人瞧不起奥运,他们的算盘是奥运只是一个契机,要看怎么运用。在发达的区域举办,势必要大拆一番,而在这个最穷的地方开,顺便也能把这个老城区给改造了。英国《太阳报》就曾发表评论,认为在下利亚谷举办奥运,将使该地实现从“废墟”到“仙境”的转变。说到底,奥运是大家的,没有人会为奥运之后的问题埋单,因此不必为了一个所谓的“面子”让自己“遭洋罪”。

  政府与民众的讨价还价,更是到了“锱铢必较”的程度。为了获得普通民众的支持,在这个最贫穷的地区,规划组要一家一家地上门解释,他们院子里的菜地能否保留,会挪到什么地方去。对于担忧奥运会增大交通流量、污染大气的群众,不是用“为国增光”之类的理由,而是跟他们一起算计:如果伦敦不搞,就可能去了巴黎,那么就会产生更长的飞行距离,因为很多航班都是经过伦敦转飞巴黎的,这样产生的污染更多,而伦敦人却什么也捞不着。

  俗话说,见微知著,这话反过来也成立:见著知微。其实,英国政府的算计是有名的,这从它长达17年的“手纸”之争就能看出来。1964年,一位医生约翰·亨特给内务部医疗顾问写信:“我这里有一名长期痔疮患者,曾经是英国驻奥地利以及日本的大使。回到本国以后,他的病情不断恶化。这全都归罪于政府公务部门提供的厕纸,硬得像稻秆一样。”

财政部的回复一如既往地“克勤克俭”:“你的建议不予采纳,政府机关的纸张一向由皇家文书局办理。试想一下,若将现用的硬厕纸改为柔软纸,一年要多支出13万英镑,这纯粹是对纳税人的一种浪费……”1969年,财政部的女员工,提出相同的请求,提议很快被再度否决。事情一直拖到1981年,柔软厕纸才得以在英国政府部门的厕所内闪亮登场。可见,伦敦人今日在奥运问题上的算计,是有其现实基础和历史“渊源”的!

  伦敦人算计来算计去,目的就是想让最多数的民众能够满意——外宾再满意,他们也没有资格在选举时投上一票。一个向下负责的制度保证了即便是在奥运会如此重大的事情上,政府也不能随心所欲,以“大义”为借口而轻言“搭台唱戏”。正如麦卡顿所言,在英国,如果是政府来花公家钱,一切都得无比公平、公正。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