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一不小心,“大片”贻害中国电影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12月23日10:23 南方都市报

  今日娱论

  今日主持列孚

  不知从何时起,也不知谁是始作俑者,中国内地就流传起“大片”一词。这个词的出现,贻害不少。特别是对处于谷底的中国电影业而言,更是如此。

  电影公司或发行公司的影片自称为“大片”,例如在海报上、在电子传媒上做宣传、在各种平面传媒的广告上自吹“大片”,当然可以。因为这是宣传的需要,是做势的需要。问题是,这种说法不但已令各种传媒欣然接受,并到了几乎想也不想就将“大片”两字在电脑上敲打上去,见诸刊报上、网上,也出现在无线电波中的地步,已成所谓的“约定俗成”。但动辄“××大片”、“年度大片”、“贺岁大片”,那就是传媒的责任了。而且,人们会注意到,“大片”这词出现的频率十分高,几乎是无日无之。幸好,新版《现代汉语词典》还没将“大片”一词收入。

  个人猜疑,所谓“大片”一词的出现,是因为1990年代末,好莱坞的大制作、大明星电影开始出现在中国电影市场,如《终结者》、《泰坦尼克号》等,给中国内地观众第一次带来全新的视觉或“大片”冲击的感觉。差不多同时,中国政府也制定了外国电影,特别是美国电影进口配额政策,如一年允许多少部这些外国电影进入中国电影市场。然而,因为中国观众少见真正“大片”,或许是处于垄断位置的中影公司是惟一可以入口外国电影企业的某甲,又或是负责制定进口电影政策广电局的某乙,在面对传媒时,一不小心张口就说“今后进口外国电影,包括好莱坞‘大片’……”而所有经验尚浅的娱乐版记者、编辑同样一不小心,都成了好莱坞“大片”的义务宣传员。以后的娱乐版上就经常性地见到“好莱坞大片”和“大片”。当初,这词大多可能只专用在好莱坞电影上,直到2003年,我们的张艺谋拍了部《英雄》,我们的中国电影才被冠以“大片”这词。

  这样一个“一不小心”,发行公司和各大院线于是就出现了因为是“大片”而呈现不健康、太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尤其是《英雄》公映时竟全部停止发行其他影片,特别是外国电影,形成一片独大局面。这种不公平的市场行为,不但对其他电影产生了歧视,同时也做成了观众被误导的效果,做成观众被误导后而被“宠”坏的效果——不是“大片”就不踏入电影院。至现在,《无极》上映,你以为几天收了近八千万票房就真的是个健康而又正常的数字吗?

  很不健康、很不正常。传媒应将“大片”这词驱逐出版面。

  这种很不健康的发行、排片就非常明显地看到它的错误。例如,人们可以从报纸电影广告栏上看到,所有最大、最新或设施最佳的电影城,以绝大部分场次排映《无极》,甚至个别影城六个映厅全部放映《无极》!所谓多厅电影城,其用意原本是可向观众提供多片选择,可是,“大片”一来就是一窝蜂,人们变成无所选择。如《哈利·波特之火焰杯》在广州上映时,笔者原本想要看《猛龙》,可是,来到某目标影城一看,《猛龙》竟只有一场,并且是早场,其余全是《哈》片!我不知道中国内地除了两三个“大导演”以外的电影导演面对这样一个局面会有些什么想法?占了大部分的中小型电影公司又有何看法?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除了自怨自艾外,还只能是自怨自艾。

  之所以如此,是整个中国内地电影出现了更大的问题——过犹不及的、只见眼前利益的却是操作得非常业余的商业化。说得难听一点,是中国内地电影“未见过大场面”(“未见过大蛇屙屎”)。同是这一个档期,香港也有“好莱坞大片”《金刚》公映,但是,绝对不会看到一个有五、六个映厅的影城居然只放映同一部片的非正常现象,而是同时有四、五部影片上映任君选择。是的,人家是对“大片”驾到已属司空见惯。同样,在香港传媒上也绝不会见有以什么“大片”作标题、作报道,传媒为什么要义务为你做“大”宣传?

  广东人说的“一节淡三墟”,所指就是一次热闹过后常规市场却沉寂了下来。中国需要的是一个健康的常规电影市场,现在这种一个时期内只有一个焦点的市场不应当再出现,否则,中国电影仍旧要付出更多的时间来培植而得不偿失。

  ■本报特约评论员列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