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陈熙涵
“语林啄木鸟”《咬文嚼字》昨天宣布,明年要为12家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电视台纠正字幕文字差错,第一个目标就是中央电视台。
《咬文嚼字》创办以来,每年都有大量来稿谈论电视字幕的文字差错。据统计,百
姓的娱乐时间中,有三分之二时间是在荧屏前度过的。然而电视节目中的错字别字现象一直没有显著改观,因此净化电视文字差错,对规范语言文字非常重要,《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说,一直有很多读者写信到杂志社,提出“咬嚼”电视错别字的愿望。
央视最先说感谢
从明年开始,《咬文嚼字》决定以中央电视台一套、安徽卫视、北京卫视、重庆卫视、上海东方卫视、广东卫视、黑龙江卫视、湖南卫视、山东卫视、四川卫视、云南卫视、浙江卫视等12家覆盖面较广、影响较大的电视台作为“咬嚼”对象。消息公布后,12家电视台纷纷表示支持,而央视是最早给《咬文嚼字》致信表示感谢的。
因为电视画面稍纵即逝,“咬”电视是有难度的。从目前搜集的情况来看,以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为例,一些名牌栏目,如“新闻联播”、“东方时空”、“正大综艺”、“艺术人生”、“幸运52”,甚至一些名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错字。
著名栏目错字多
《东方时空》播出“儿女英雄传·南京辛德勒”时,其中多次提到了南京东北的栖霞山。解说者把“栖霞山”的“栖”读成了xī,正确的读音是qī。《艺术人生》播出“女指挥家世界·郑小瑛”专辑,郑小瑛讲述学艺经历时,随着她的话出现这样一句字幕:“符点是这么唱的……”其实郑小瑛讲的是“附点”,是一个音乐术语。《今日说法》播出“空中贼影”时,说的是一个专门在飞机上进行盗窃的犯罪团伙落入法网的经过。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对于这样的人肯定是严惩不贷。”字幕把“严惩不贷”的“贷”误成了“殆”。《开心辞典》的字幕有一次还将“大快朵颐”错成了“大块朵颐”。
名嘴有时也出错
而全国身价最高的名嘴李咏在主持《幸运52》时,错把白居易《琵琶行》中“曲终收拨当心画”的“拨”(bō)误读成了“bá”。9月19日晚,中秋晚会主持人董卿在与余秋雨谈话时,将“氛(fēn)围”念成了“氛(fèn)围”。王小丫一次主持《开心辞典》时给观众出了一个题目,问“沉鱼落雁”中“落雁”指我国古代哪位美女?主持人公布的答案是西施。据考证,“沉鱼落雁”出自《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后世以“沉鱼落雁”形容女子貌美。所有的工具书都如此解释。如果硬要问“沉鱼”和“落雁”指我国古代那位美女的话,答案也应该是“毛嫱”和“丽姬”,决不会是“西施”和“王昭君”。还有一次,主持人李彬在解说一位看起来活泼可爱的孩子时,说“这个孩子让我不禁联想到《四世同堂》里的蘩漪,不仅犯了知识上的错误,而且蘩漪和小孩也毫无可比之处。
最有趣的要属上海的主持人毛威,一次他领着一群人去看一个书法家写的碑,还让大家猜这个书法家是谁,答案是大书法家“米芾”的墨迹,他却读成了“米市”,还转身跟观众们乐呵呵地说:“这下你们长知识了吧?”
《咬文嚼字》杂志昨天还宣布,要发动读者重点“会诊”2006年央视的春节晚会,由于这道荧屏大餐年年出现错字,而且全国人民都收看,因此意义重大。据悉,春晚的错别字将在明年3月的《咬文嚼字》中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