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第二届广州三年展接近尾声,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璜生回应质疑: 反差是当代艺术的个性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12月29日09:53 南方都市报

  从11月18日开始的第二届广州三年展在广东美术馆展出后,受到海内外艺术界和媒体的关注,目前已接近尾声。12月23日,广东美术馆举办策展人与观众面对面活动,主题为“解析广州三年展”,听取各界对广州三年展的看法,解答观众的提问。

  在收集的意见中,一些观众表达了对广州三年展的不解,比如:展馆中布置的数千块高低起伏的木板,原本是想表现珠三角如同杂乱的工地一样,但不仅有碍于参观也没有美
感;作品《消化不良》表现生理情境的巨大排泄物也引起了部分观众的不满;参与制作作品《山水是别样》的民工则反映,栽在美术馆建筑上的树木三天不浇水就死了,这是什么艺术?一些参展作品请了作品中表现的人群如民工来参观,有些民工反映,并不欢迎将自己生活的真实状态表现出来。而来自传统美术圈的一些意见则显示,有些人并没有参观展览就对广州三年展表示不屑;也有艺术界人士对目前国内的三年展、双年展模式提出质疑,认为这种展览模式目前在国内尚处于初级阶段,是理论家与策展人自娱自乐的方式。

  带着观众对广州三年展的诸多疑问,本报记者采访了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璜生。

  

南方都市报:有观众反映,广州三年展主展场的布置比较粗糙,如同一个工地,不利参观也没有美感,对此,你如何看?

  王璜生:主展场布置得粗糙,是有意的。我们的构想就是粗中见细,整个场地的设置显得非常粗,一进来感觉像个工地,但是投影机、说明牌等小细节做得比较精,大的是粗,小的是精。在传统的观念看来,美术馆要有一个“美”的概念,所以现在有反差,而当代艺术的个性就是反差,我们的出发点就是:不是想像中的那种“美”。

  南方都市报:“看不懂”是不少人在参观三年展时发出的疑问,你如何理解观众的这种反应?

  王璜生:这是正常的,也有很多观众看得懂,不可能要求所有的人都看得懂当代艺术,就像我们看一本世界名著一样,我就老是看不懂《红楼梦》。即便观众看不懂,我们也有责任引导他们看得懂。在当代艺术中,观众进入一个美术馆,想看到什么东西,有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很多人一开始就看不懂这些东西,不妨用开放的心态去看这些东西。梵高、毕加索、印象派当初出来的时候,很多人说看不懂,但都是革命性的艺术,现在印象派的东西已经成为经典,梵高和毕加索是世界级的大师。

  南方都市报:三年展的作品中有不少反映珠三角生活状态尤其是民工生存问题,但是不少民工参观了这些作品后,并不太理解,你是如何看这种有趣的现象?

  王璜生:打工者平时不大会来美术馆看展览,当作品真实地反映他们的生活,他们反而不愿意把自己生活中的遭遇赤裸裸地表现出来。原来他们可能感觉艺术应该是很精致的,认为艺术应该高于生活,在他们的教育里面,最真实的东西是不具备美感的,博物馆里面要有一些更高的东西。艺术跟生活应该是有所补充的,或者是安置情感的某一种东西,认识跟现实之间有落差。

  这就涉及到一个美术教育的问题,目前我们的美术教育还是偏重于技术性的审美的东西,对艺术史上有定论的东西才进行普及教育,当代艺术就很少涉及。对艺术创作的思维、想像等问题,还没有在公众中普及。

  南方都市报:专业画家如何看待三年展也是一个有趣的现象,你如何看一些画家对广州三年展表现出来的隔膜?

  王璜生:整个展览跟社会学的关系比较大,社会学家、文化学者、学生来看的比较多。好像专业画家多数没来看,画家来看画,会感觉太粗了。观众来看的是文化,纯艺术的东西、绘画的东西,很难在里面看到,这跟公众的期待有关,整个社会期待看到一种技术性很强的美。

  当代艺术的发展已经不是谈作品展现的问题,而是视觉文化的问题,艺术跟社会文化联动起来。因此,广州三年展请了一些人文学者参加到里面来,今后我们还要加大这方面的力度。

  南方都市报:有业界人士称,目前国内的三年展、双年展模式还处于初级阶段,是理论家与策展人自娱自乐的方式,你如何理解?

  王璜生:三年展、双年展是不是处于初级阶段,要看事实。1996年,上海双年展是中国三年展、双年展的开始,上海将双年展从不成规模发展到重要的文化项目,现在上海打国际品牌的是上海双年展,这对上海艺术界在国际上的影响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三年展、双年展已经是一个国际化的话题了,来参加的国外的人非常多,三年展、双年展成为中国形象很好的宣传活动。

  三年展期间,我到在巴西、奥地利进行艺术交流,“广州三年展”是海外艺术家和我交流的一个话题。可以说,三年展、双年展比任何一个有意思的专题展更能引起国际的关注。我也注意到,三年展、双年展是一个持续性的活动,现在大家关注广州三年展,接下来就会关注明年举办的上海、新加坡、光州的三年展、双年展,这几个地方的展览明年有意安排成一条线,三年展、双年展形成了一个亚洲艺术圈,将是有国际性影响的文化事件。

  本报记者李怀宇

  图:

  广州三年展在中国当代艺术界已具有相当影响力,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争议、质疑甚至批评。本报记者许冰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