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博雅2005我的文化年报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1月01日05:49 三秦都市报

  昨夜,就在采编本期稿件时,一年转瞬即逝,让人想起“年光似鸟翩翩过,世事如棋局局新”,想起“三十多岁皆浪去,偏从此夜惜华年”的诗句,想起“为往圣继绝学”,想起“吾侪所学关天命”的责任———于是,也就有了回望,回望2005年,自己用理想和承担写下的一篇篇独具特色、影响深远的文字。岁月交接,韶华更替中,这些滋润过你眼睛的文字历历在目,见证着一个真诚的新闻人,没有荒芜地度过光阴。

  于是,也就有了展望,展望2006年,我们牢记着使命,已经从今日开始了新的征程……

  ●关键词

  贾平凹 《秦腔》 《无极》

  主要作品:《贾平凹唱响〈秦腔〉》

  “四稿增删倾毕生心血,一朝成书慰半世乡情”。《秦腔》是贾平凹的第12部长篇小说,写的是作家老家丹凤县棣花镇的事,“写的是一堆鸡零狗碎的泼烦日子。”其中大部分人、事都有原型,解读的是关于中国农村近20年来的历史。作家以细腻平实的语言,采用“密实的流年式的叙写”方式,集中表现了改革开放后乡村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和传统格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被评为“一卷中国当代乡村的史诗。”2005年的陕西文坛非常的寂寞,可以说只有《秦腔》的高唱能让人眼前一亮。年末,第二界“2005年度长篇小说最佳图书”在京开讲,经过激烈角逐,《秦腔》获得“专家评选2005年最佳图书”。年末,还有一件让贾平凹书法名扬天下的事:由他提写片名的电影巨制《无极》正在各地热映。

  ●关键词

  书画 艺术

  主要作品:《品味陕西艺术的盛宴》

  众所周知,陕西是书画大省,人才济济,精品迭出。2005年,《三秦都市报》紧密关注我省书画创作动态,先后推出一批描述书画家们心路历程和创作成就的评论性文字,社会反响强烈。

  艺术是人类生活的精神活动,人在感受生活的内容和状况中发觉美感,由此而体会生命的意义,启示生活的理想,探寻人生的自由和解放。这成为人的感情和精神的需要,并欲求表达和交流,引来共鸣,于是人们创造了“有意味的形式”,展开了艺术活动。作为我省艺术研究领域的权威机构,陕西省艺术研究院在2005年隆重推出了包括《中国秦腔史》、《陕西风俗歌》在内的一批重量级著作,涉及到艺术范畴的多个领域,对戏剧(曲)、音乐、舞蹈、曲艺、美术、影视、文学等都有所论述。专家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对探讨三秦文化的艺术瑰宝、求索精神文明重要内容之一的文化艺术及其衍生发展的客观规律、总结我省50多年来在艺术创作与实践方面所取得的经验等,可谓是锦上添花。

  ●关键词

  二十四节气

  主要作品:《冬至故事》等20多篇

  我2005年特别采写的“二十四节气文化”系列报道已发稿二十二篇,累计三万多字。这组文章以弘扬和普及传统文化为宗旨,涵盖了文学、历史学、民俗学、医学等等诸学科,知识性和趣味性较强而深受各界读者关注和喜爱,许多报道还被读者所剪贴和收藏。著名作家贾平凹、著名画家邢庆仁等对本组报道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本报作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新华社何平先生、山东师范大学教授王景科、我省著名书法家曹伯庸等认为报道中有关二十四节气诗词部分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西安市国税局干部赵奇俊几次专门致电本报记者,称他每期都追着看,孩子也挺喜欢,期期都予以保存。太白文艺出版社党晓绒女士则认为本组报道丰富和拓展了她和孩子的知识面。长武县邮局干部闫志和在给本报记者的信中写道:“读了你的‘二十四节气专稿’,受益匪浅。许多已收藏剪贴,对我帮助很大。可以看出,你是下了工夫采写的”。这组稿件还有最后两期,希望读者密切留意本报。

  ●关键词

  民 俗

  主要作品:《中国情人的仲夏夜之梦》等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风土人情最能代表一个地方的特色。我省是中国古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三秦大地孕育的民俗文化,曾经影响过整个中国文化。我省典籍丰富,文化遗存很多,许多风俗习惯都有可供追寻的历史渊源,民风民俗既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又争奇斗妍,异彩纷呈,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在2005年,我与陕西省民俗学会密切合作,对陕西节日民俗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系列稿件为《关中冬天的棉布衣裳之暖》、《关中大年》、《正月十五红灯记》、《西安元夜往事》《二月二 龙抬头》、《长安三月三》、《陕西端午风情画》、《中国情人的仲夏夜之梦》、《陕西中秋风情》、《九月九的菊花和酒》、《十月一 送寒衣》、《圜丘和数九寒天的记忆》等等,仔细阅读这些作品,可以将我们带回灵动的往昔。

  ●关键词

  记 事

  主要作品:《巴金远行 大师时代凋零》等

  《巴金远行 大师时代凋零》:2005年?熏巴金辞世. 作为大师存在的巴金,具有不同寻常的标高意义.如果回忆一下,我们会发现,去年以来辞世的大师们还有:张岱年,著名哲学家、国学大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董辅礽,中国当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陈省身,20世纪世界级的几何学家。费孝通,享誉海内外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中国现代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创始人。对于大师凋零,对于那个时代所塑造的社会担当者的离去,感慨之余我们应更多地思考,如何为未来的大师提供好的土壤和空气,如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这或许是对远去的大师们最好的慰藉。然而,我们还应该看到:“大师”之形成之发现,往往有一种滞后效应,“(文化的)创造不必定在当时此地发生结果。所以有在此时创造,到几百年后才看见结果的。例如孔子的创造力,到汉以后才表现;亦有在此处创造,结果不见于此处而见于彼处者……”———这是梁启超先生在1922年就发表过的洞见。总之,当前时代到底还会不会造就出“大师”,或许是一个有待时间验证的问题。

  《废除科举制 整整100年了》:1905年,清廷上谕,“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突然结束了。 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设进士科,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上谕废止科考,在我国历史上,科举可谓源远流长,在制度伦理与人文心理上,科举可谓根深蒂固。2005年是中国废止科举的百年,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的功过,我们如何对待中国科举这份沉重而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

  影 视

  主要作品:《大话西游 十年一觉青春梦》

  2005年,影视界的较量一场接着一场,历史剧、韩剧、亲情剧、军旅题材剧轮番上阵,年末的贺岁片更是将中国电影百年庆祝推上了高潮等。

  《大话西游 十年一觉青春梦》:“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的面前,但是我没有珍惜,直到现在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此,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要对那个女孩说我爱你,如果非要给这份爱加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这是一句可随语境广泛套用的经典对白,它来自10年前一部名叫《大话西游》的电影,它来自“至尊宝”与“紫霞”的前世今生,它来自我们充满欢笑和泪水的青春记忆。

  《和林雨堂看〈京华烟云〉》:电视剧作为当下最受关注的大众文化样式,已成为国民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根据林语堂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新版电视剧《京华烟云》2005年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不管怎么说,它都意味着林语堂将为更多的读者和观众所熟悉。而围绕这部小说和这部电视剧的新旧版本,也引出了许多饶有趣味的热门话题。这篇稿件就在介绍一代大家林语堂挥泪写“烟云”的同时,探讨了“小说和电视剧的别样误会”、“文化与传统的现代之争”“爱情的复杂与简单之分”、“电视剧新旧版的好坏较量”。

  ●关键词

  人 物

  主要作品:《梅娘 梅娘 美丽的歌唱》等

  《王子云 中国美术考古拓荒人》:2005年,王子云的名字频频被人提及。广东美术馆隆重推出“抗战中的文化责任———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六十周年纪念展”。而一本由我省学者李廷华撰写出版的41万字的《王子云评传》,更是脉络清晰地将王子云先生的传奇一生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公众面前。王子云(1897—1990),安徽萧县人,我国著名画家、雕塑家、美术教育家、美术史论家和考古学家。他早年最为引人关注的是在抗日战争期间,为了保护国家瑰宝,他率领“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辗转陕西、河南、甘肃、青海等省,对艺术文物进行抢救性的复制、拓印、照相以及绘写。

  《晏阳初:与爱因斯坦齐名的中国人》:晏阳初是20世纪的世界星空中,一颗独具东方异彩的“教育之星”。是他,第一次将在中国土地上独立创建的平民教育理论与乡村教育体系推向了世界。并因此受到世界舆论的广泛赞扬与褒奖。但是这位杰出教育家的名字,在当今中国,却依然是鲜为人知。而2005年恰恰是晏阳初诞辰115周年和逝世15周年。我借此机会介绍了一下他的理论与实践,可以说是带领着更多的人走进了晏阳初博大精深的心灵世界。

  《“剪花娘子”传奇》:2005年12月19日,是一代民间剪纸艺术大师、陕西旬邑人库淑兰辞世一周年纪念日,我做了这一期稿件.库淑兰的剪纸作品构图大胆,人物形象饱满,色彩艳丽,充分表现了我国传统民俗文化的艺术魅力,在全国独树一帜,蜚声中外,被国内外专家学者称为当代的齐白石和中国的毕加索、马蒂斯。

  ●关键词

  唐 诗

  主要作品:《她们在大唐红尘中飘摇》 、《除夕诗话》等

  唐诗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泉之一,也是形成中国人文化爱国主义的动力,千百年来它广为传诵,家喻户晓。2004年,我撰写了《唐长安城的诗歌地图》,反响强烈。文章以唐长安城名胜古迹、历史大事、风俗民情为主线,将唐诗巧妙地串接起来,以讲故事的手法介绍了诗的创作背景、分析了诗的寓意和内涵、讲述了诗人的生平际遇和游踪逸事,生动而有趣。2005年的同类稿件继续此类风格。唐时长安城妇女们的生活鲜为人知?熏本文从诗歌角度对唐朝各阶层妇女的生存状态做了一个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

  地方志

  主要作品:《一座县城的人文故事》等

  在中国这样一个农耕古国中,人们的乡土观念十分浓厚,由于资料的短缺,人心产生了隔膜,千千情结在星移斗转中断线,遂成憾事。如何才能使这拳拳乡思梦圆回归呢?在2005年,我省民间有一种文化热潮悄然兴起。这就是各县一些热心的文化人在业余编辑出版人物类志书。我手头搜集到或掌握到确切信息的就有《宗山人》(礼泉),《豳风流芳》(彬县)、《泾阳史话》(2册,泾阳)、《乾州古今名人传》(乾县)、《点击蒲城人》(蒲城)、《天南海北安康人》(安康)等。据悉,扶风、户县、韩城、长武、子洲等地也有类似的书出版或正在编纂,省图书馆也已收藏了多种此类书籍。可以说是构成了一种非常独特的民间、地域文化现象。众所周知,各县都有一定成就事业的人物,有的人甚至影响到我国某一时期的形势,将这些人的生平事迹辑录成书,无疑将是对县志有益的补充和延伸(打破了县志“生不立传”的传统),再加上这些人都出自身边、近邻,往往会激励今人,启迪后人,成为活生生的爱国主义教材。另外像《一个关中古村落的文化笔记》、《走进中国传统文化的故乡》、《约会陕西之美》等稿件也对陕西地域特色鲜明的一些文化符号进行了梳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