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一年失掉一个小剧种”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1月04日02:11 东方早报

  责任编辑 顾维华

  综合新华社太原电 山西省过去“城镇有戏馆,寺庙有戏楼,村村有戏台,庙会娱神演戏成风”,老百姓也有“宁卖二亩地,也要闹‘家戏’”之说,然而现在一切都成了永远的过去。

  并不仅仅是山西,中国各地留下的地方小剧种有300多个,但据一项调查,地方小剧种消亡的速度正在加快。据统计,中国平均一年失掉一个小剧种,不少剧种在全国范围内只剩下了一个剧团。有的剧团长达10年之久没有过完整的演出。山西省素有“中国戏曲艺术摇篮”之美誉,新中国成立之初,这个省还有52种地方小剧,现如今全省地方戏仅存28种。像青阳腔、目连戏、赛戏、平阳花鼓戏、芮城呼拉戏、弦子腔等地方小剧种已经成为写在纸上的史料。

  受市场发育程度低和市场主体适应能力低下等因素的影响,戏曲演出团体与观众之间的天然联系逐渐削弱,加上外来文化、快餐文化、网络文化的冲击和消解,戏曲由曾经的大红大紫归于平淡,导致了小剧种、稀有剧种的减少。

  缺少观众和市场的地方小剧种陷入了生存困境,剧团经济状况拮据,人才老化断层,表演技巧流失。一些濒临消亡的戏曲剧种,资料散落民间,因无经费抢救,艺术遗产存在失传的危险。

  山西省戏剧家协会执行副主席王笑林告诉记者,2005年山西省文化厅组织实施山西省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运用科技手段记录三晋戏曲最著名、最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和经典剧目,启动“音配像”工程,留住老艺术家呕心沥血创作的名剧。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