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京城白领新酷行赶去天津听相声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1月04日03:00 舜网-济南日报

  城市白领最时髦的消遣方式是什么?不是蹦迪,不是卡拉OK,不是泡酒吧,而是去茶馆听相声。

  让相声回归茶馆

  “我们刚从北京来,专程到您这儿听相声的,请问还有座吗?”

  “台下没有了,我看看能不能在舞台上给你们加几把椅子。”

  这段对话发生在星期五晚上的“名流茶馆”。这是天津和平区新华路上的一家文化宫改建的茶社,正式的座位大概有100左右。但是那天走廊里临时加了两排椅子,再加上舞台侧面的十多个座位,总共进来了将近150位观众,其中绝大部分是衣着时髦的年轻人,从北京专程赶来听相声的就有好几拨。

  晚7点半演出正式开始。先上来的是一个说快板的年轻人,说的是一个传统段子。也只有快板能镇得住场子,因为茶馆里特别吵闹,聊天的、嗑瓜子的、打电话的、要茶水的此起彼伏。接下来上台表演的全是相声,表演者一律长袍马褂,而且是清一色的50岁以上的老演员。每对演员演完都加说一小段,有好几个都属于带点色的现代段子,听众反应比主段子更加热烈。

  当晚参加表演的是天津“众友相声艺术团”,团里台柱子之一、现年60岁的佟守本对记者说:“我们从1998年就开始在‘燕乐茶社’说相声了,当时我们有个口号,叫做‘保卫、保护、发扬传统相声’,因为我们觉得电视上的相声不是真相声,我们想把相声的真面目体现出来。现在我们的目的达到了,相声被炒起来了。”

  这个“燕乐茶社”位于天津南市,这里街道狭窄,房屋破旧。老板介绍说,茶社主要经营戏曲表演,门票3块,送一杯茶,来听戏的都是老票友。相声每周只表演一场,门票8块。并不是相声不卖座,而是因为这里条件不好,又快要拆迁了,好的相声团不愿来。

  据了解,目前天津市一共有三个大的相声表演团体,“众友”是成立最早的一个,其成员多半是专业文工团退下来的演员,擅长说传统相声。第二是“哈哈笑”,其成员多半是业余好手,他们说的一些新段子很受欢迎。第三是“九河”,其成员很多都是相声世家子弟。三个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演员年龄偏大。除了个把曲校学员以外,都是50岁以上的老头。他们都已退休,生活已经有了基本的保证,来茶馆表演纯属挣点零花钱。

  就在几年以前,这些团每周还演不到两场,上座率很多时候不到一半。而现在他们平均每周能演6场以上,周末晚上经常同时赶两个场子。天津市的相声茶馆至少有5家,除了上面提到的,还有位于估衣街的“谦祥益”,位于劝业场7楼的“天露茶社”和劝业场旁边的中国大戏院小剧场,它们的存在保证了天津每天晚上都可以听到原汁原味的传统相声。这几家茶馆门票都是10元钱左右,前排和雅座稍贵一些,但也不超过20块钱。其中比较有名的“名流茶馆”几乎每天都满座,其他几个只有周末才会满。

  那天演出的是刚刚成立三个月的“九河相声队”,队长张子学向记者介绍说:“现在的相声茶馆和过去的有一个很大的不同,那就是年轻观众多了。天津人工资不高,普通职工每月挣个500块钱就可以过日子了,挣800块就算高收入了。他们根本花不起那么多钱。相声一场才10块钱,比较符合老百姓的消费水平。”

  “另外,年轻人喜欢来茶馆听相声主要是为了感受剧场氛围,因为观众和演员有很多互动,观众叫好,演员演起来也兴奋,容易出彩儿。”

  相声不光是笑料

  现场相声不光是气氛好,相声本身也和电视晚会相声有很大的不同。佟守本数次对记者强调,晚会相声不是相声,因为电视相声往往对题材有很多限制,而且时间短,演员没法发挥。张子学也向记者表达了同样看法:“电视晚会相声一个段子经常只给演员5分钟,包袱还没系上呢,就得抖出去。那其实不叫相声,而是笑料,笑料没有回味的余地,属于快餐。抖包袱则不然,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中间不能断,事后让人回味无穷。”

  记者在现场感受最深的就是茶馆相声非常讲究程式,一个包袱要一层一层地慢慢铺,然后再慢慢地把包袱口系上,一个包袱要“做”上老半天才抖出来,笑料的频度明显比电视少很多。比如相声界有一个说法叫做“三翻四抖”,就是说包袱最后抖出来之前一定要先用三个类似的话做铺垫,到第四句才抖包袱。这样的程式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老相声演员们对此都很尊重,轻易不改。他们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相声讲究说学逗唱”,也就是说,“逗”只占相声的四分之一,其余三样都不是以逗乐为目的的,而是单独构成了一种艺术形式。老相声中有很多绕口令、学戏曲这样的段子,本身不逗乐,说白了就是演员显摆自己的口技,但在茶馆那种地方,这样的显摆却总是能博得满堂彩,因为演员越是在台上说得汗流浃背,观众也就越是会感觉钱没白花。

  “戏曲界有句话,叫做‘生书熟戏听不腻的曲艺’。”佟守本对记者说,“书要听新的,知道结局了就没人听了。戏曲和曲艺都是越听越爱听,因为它们已经上升到艺术这个范畴了,观众看的是艺术,而不光是笑料。”张子学也表达了相同看法,“现在电视晚会上的很多段子观众不爱看,那些都是‘你打我一下,我骂你一声儿子’这种低级笑料,我们叫它‘打外不打内’。也就是说,那些段子外行看着挺可乐,可内行就蒙不过去了。”

  话虽这么说,可记者在现场还是听到了很多建立在“互相当对方爸爸”基础上的笑料,这些笑料引起了很多观众热烈响应。记者不禁产生了一丝疑问:茶馆相声真的能拯救相声吗?

  相声的潜在危机

  天津相声茶馆有一个送花篮的习惯,就是由观众花钱买一个现成的花篮送到台上,指明献给某位演员。一般10块钱可以买一个花篮,演员能分到7块钱。因此演员们都在拼命迎合观众,为的是多挣花篮。别小看这7块钱,对于茶馆演员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根据张子学的介绍,他所在的“九河”每周演出6场,每名演员每个月能分到600—800块。也就是说,靠在茶馆说相声,在天津也仅仅只是吃饱饭而已。

  身兼“中国北方曲艺学校”老师的佟守本对记者说,“我们培养的学生没有上茶馆来的,他们大都去了专业演出团体在各地走穴,演小品,有的还干上了电视剧。干茶馆是没法养活自己的。”

  张子学对记者说,“现在有了电视,竞争激烈了,不同门派之间明争暗斗的现象愈演愈烈。茶馆相声也是这样,就这么几个茶馆,就这么几个观众,上了你就上不了我,肯定会发生摩擦。”

  话虽这么说,天津的这些廉价茶馆却为相声提供了一个培养观众的舞台。这些城里来的年轻观众也许就是相声未来的希望所在。(摘自2005年第45期《三联生活周刊》袁越/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