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春节将临,文化下基层活动热闹了起来。下基层演出也需要有短小精悍的新节目,不能都是老面孔。
小节目创作难,这是不争的事实,每年的春晚,导演都会为缺乏精彩的小节目而犯愁。因为短小,必须精悍,只有亮点不断,才能锁住观众眼球。小节目要有含金量,这个“金”字,或是一种技艺的精彩展现,或是表演内容的生动感人。与那些大制作相比,小节目
由于具备轻车简从的优势,更适合下基层演出。再说,荧屏为观众搭建了一个更大的舞台,我们应该拿出更多的优秀小节目,满足社会的文化大需求。
最近,上海举办了“2005年上海市小节目评选”活动,据悉,在这次的小节目评选活动中,共创作了一千多个专业、群文小节目,经初、复评,最终筛选出百余节目进入终评。在本次小节目评选的8个专场展演中,舞蹈、杂技、声乐、器乐、小品、曲艺、戏曲、木偶、评弹等各门类中涌现出许多令人眼睛一亮的作品。评选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评选过后,不要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我们要从文化建设这个角度,充分开掘小节目中蕴藏着的艺术能量,评选出来的获奖作品要在不断演出中听取各种意见,最终使他们成为留得下来的艺术精品。
现在,剧场演出的舞台有限,门槛也高,年轻演员都为缺乏舞台实践而苦恼,观众也为票价贵而进不了剧场有意见。像艺术节的“天天演”、送戏下基层这样的免费演出,舞台却很大,也不设票价这个门槛。创作排演更多的小节目,既为演员增加了舞台实践的机会,也为观众的文化服务提供了内容保证。
听许多专业编剧说,小节目容量虽小,创作难度并不小。想想也是,央视春节文艺晚会的入选节目,哪个不是过五关斩六将才与观众见面的?短短的10分钟节目,要投入很多的创作精力,因为缺乏艺术储备和积累,现炒现卖,临时抱佛脚,许多作品总因准备不足而败下阵来。除了春晚,电视台还要举办各种荧屏晚会,最使导演犯愁的也是小节目,像《头顶芭蕾》、《抖扛》等精品成为荧屏的常客,就不足为奇了。
所以,小节目评选活动应该常态化,而且要办出效果。小节目正因为其小,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来参与,能够起到沙里淘金的集聚效应;热闹之余更需要艺术大家的投入,不要以为“小”而不为,如果我们用对待大制作的态度来重视小节目创作,小节目同样能够磨炼成为艺术精品,流芳百世。
吴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