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中跑之王华丽转身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1月07日17:23 南方都市报

  权力榜

  POWERLIST

  伍

  塞巴斯蒂安·科

  2005年体坛的一大冷门来自申奥,伦敦最后时刻成为黑马,而驾驭这匹黑马的正是那位当年的中跑之王。

  茫茫人海中,人与人的相会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相会是表层上的相识,第二层相会则是精神上的聚会。2005年再见塞巴斯蒂安·科时,对于不少体育迷来说,属于第二层的相会。大家需要科的精神,无论是在赛场上还是在生活中。伦敦申奥成功很大程度上就是科个人的成功。

  英国最后一位体育巨星

  在运动场上能被称为“巨星”,是对一名运动员的最大程度的赞誉。曾有人说:塞巴斯蒂安·科是英国奥运会上的最后一位巨星,这是对他的赞誉,还是对英国体育地位丧失的无奈?

  世界上不少运动的起源都在英国,但“二战”后,英国却逐渐丧失了作为超级体育强国的魅力。世界第一运动——足球也只是在1966年本土夺得过一次世界杯冠军。“日不落”帝国在体育领域不断衰退。这时候,科站出来了。1979年在42天之内他三创世界纪录(800米、1英里、1500米)。1980年第22届奥运会上,科勇夺1500米金牌和800米银牌。在1979年-1981年期间,他先后11次打破男子中跑项目的世界纪录。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28岁的科再次征服了人们的心,蝉联了1500米冠军和800米亚军。在那届奥运会上,他的声誉仅次于卡尔·刘易斯。刘易斯在家门口拿下4块金牌,是短跑之王,科则是中跑之王。

  这些算是我们和科的第一次相会。

  为了程序正义,暂别奥运

  如果分手是为了更好地相聚,那么分开一段时间又怎么会有遗憾呢?曾有一段时间,科离开了我们的视野,那段日子充满了痛苦,也孕育着希望。1988年,科在英国奥运会田径

预选赛中意外失利,失去了参加汉城奥运会的资格。包括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等人在内的知名人士都出面为科说情,但英国奥委会就是不为所动,科最终还是失去了夺得奥运会三连冠的机会。那年他32岁,奥运对他来说似乎已经结束了。

  据说科的父亲是一名自行车运动员,他小时候就跟在父亲的自行车后练习长跑。那段远离奥运的日子,想起父亲,科又站了起来,直到1990年,科才正式结束自己的田径生涯,34岁的他开始考虑成为议员。

  二度相会,还是当年的科

  第二次相会,科已经是伦敦奥申委的领导人了。这距当年他告别奥运会已经17年了。

  2004年5月19日,在伦敦刚刚成为2012年奥运会5个候选城市之一的第二天,伦敦奥申委主席突然宣布辞职。科临危受命,成为奥申委新的领导人。许多人从这时才开始再度想起他。

  伦敦是在最后时刻才宣布参加

申奥竞争的,全英国人似乎都对伦敦不抱以太大的希望,但科却通过组织一系列申奥宣传活动,使伦敦很快成为第二大候选热门。可能是因为自己有4个孩子的原因,科将伦敦的申奥主题定为奥林匹克传统的传承,他动情的陈述最终征服了奥委会委员手中宝贵的选票。伦敦胜出后,英国首相布莱尔宣布塞巴斯蒂安·科将成为伦敦奥组委的主席。虽然巴黎市长怀疑伦敦申奥耍花招,但历史只记载胜利者,况且他手头也没有什么证据。

  科在形容获胜后的第一感觉时表示:“像在外星球上。我们要在履行奥林匹克义务的同时尽力改变英国的体育面貌。”正像他在陈述报告中所描述的那样:我们的前辈们把一个满目疮痍的世界通过奥运会团结在一起,我们要继承这一传统。

  现在的科仍然离不开体育运动,他是切尔西队的季票持有者,他对

拳击比赛也情有独钟,如今每个周日,科都坚持长跑15英里,作为一个奥运精神的传承者,在属于他的跑道上,一直向前。

  旁论

  生者的欢娱and死者的悲哀

  2005年,有两位老资格的英国巨星重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一位是贝斯特,一位是塞巴斯蒂安·科。

  贝斯特在59岁的年龄撒手人寰,留下的是球迷对其当年球场英姿的追忆。科成为申奥英雄,证明其不只是赛场上的强者。

  上一次伦敦主办奥运会是在1960年代,那正是贝斯特的黄金时代,他是1968年的欧洲足球先生,但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他已注定无法赶上了,这是科的奥运会。两位体坛巨星退役后的道路极具代表性,一位彻底迷醉在金钱和酒色下,最后自己拖垮了自己;一位从运动员成功转型为官员,继续着赛场上的辉煌。

  现在科在英国的声誉似乎已超过了当年他做运动员时,申奥成功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科却做到了。首相布莱尔是这样评价的:塞巴斯蒂安·科还有团队的其他成员自始至终都是令人敬佩的,当我参与到伦敦申奥工作中时,我发现这个团体运转的出色程度是我前所未见的,当最终结果就要揭晓的时候,我几乎都不敢看下去了。

  英国在人们心中以保守著称,伦敦也是老城市,但科却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大家改变了对伦敦的印象,比如特意安排奥委会委员乘坐伦敦地铁,把几张铁定属于巴黎的选票拉过来,找贝克汉姆做竞选大使,最后动员布莱尔到处游说等,一个“青春伦敦”的形象树起来了,人到中年的科也在申奥过程中找到了年轻时的感觉。

  现在科已经成了“爵士”,这一英国女王授予的荣誉在体育界人士中极为罕见。现在科要做的事太多了,墨尔本奥组委开始找他做顾问,而申办成功不代表举办成功,伦敦的不少问题都在等着他解决,退役后的普拉蒂尼成功地运作了1998年世界杯,贝肯鲍尔也在为今年的德国世界杯做最后的努力,科在场内和场外的业绩完全可与他们比肩,当我们在感慨贝斯特最终沉迷的时刻,也该为这些人生成功的昔日巨星感到一点欣慰,他们保存了我们心中对明星生活的一丝向往。

  科在申奥陈述中有一句经典的话:“当我12岁时,我走进学校大厅,当时一台黑白电视机正在播放墨西哥奥运会110米跨栏的比赛……从那个时刻起,世界向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过了30余年,我还是感到那种强烈的鼓舞,那种奥林匹克运动精神的鼓舞。”现在科在继续自己的奥运情结,这是人生最美好的感觉。

  本版撰文:特约记者解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