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中国新闻周刊》:2005,中国电影的发力与无力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1月09日14:48 中国新闻网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2005年中国内地电影票房比2004年增加了20%,但是,这仍是不健康的市场行为。

  文/列孚

  原本以为2005年是中国国产电影充满期待的一年,原因很简单: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不拿出一些“经得起考验”之作,行吗?结果,很遗憾,没有一部影片可以让人兴奋。

  虽然说这一年国产电影的票房比去年多了整整5亿元,达到历史性的20亿元,然而,另一个数字却告诉我们,2005年共拍摄中国电影(包括与香港合拍)260部,比2004年的212部多了整整48部,但有多少部可以在电影院上映呢?2004年是51部,余下161部只能在电视频道上露露脸,以此类推,2005年的绝大多数影片也还是落得在电视台播放的命运。

  令人失望的贺岁片 苍白的商业电影

  2005年底发行方有意避开的影片档期,让张艺谋、陈凯歌两同学错失单挑的机会,殊为可惜。张艺谋在经过《英雄》《十面埋伏》之后,憋足劲回到了朴素的原地。《千里走单骑》以一个十分简单的父子情故事,把他最擅长的风俗(如傩戏)再次展现在他所叙述的伦理人情中,平平淡淡,没有高潮,也没有了可以赚人热泪的煽情。不过,它依然会淡而长久地成为张氏作品重要印记之一。只是,他并没有给我们惊喜,也没有带给我们新的冲击。例外的是高仓健,他依然那么富有魅力。《千里走单骑》作为文艺片的商业操作,也因为“高仓健+张艺谋”而获得了票房保证。事实上此片只是张在两部强调娱乐性商业电影后的过渡而已。

  万众瞩目的《无极》片名解为“无限可能”。然而陈凯歌却没能给予我们比正在上映的影片更广阔的想象。除了刘烨所饰演角色是惟一可取之处外,让人感到困惑的是,影片到底想说什么?陈凯歌这次极想表达他的创意,但效果却是令观众莫明其妙。

  诚然,《无极》票房势如破竹,但只是所谓“大片”一而再地迷惑了观众,这很可能因此而坏了“大片”的声名。

  同是天马行空的《情癫大圣》,刘镇伟这回重拾十年前的《大话西游》,而且让观众明知这就是“续集”,这自然需要一份自信。但影片只是把主角从原来的孙悟空换为唐三藏,更刻意玩丑女的噱头,让情来得更癫。最惹笑的是,唐三藏在这部影片中让人想起了印度圣雄甘地,主张用爱去打动人,一如主张甘地非暴力主义。“我的老公是一个和尚”形成上半段戏的主打内容,到下半段则大玩太空战争,铺天盖地的小孙悟空让人看得眉飞色舞。当然,刘镇伟最晓得如何取悦观众的主力群体——年轻人。这是一部很地道的商业片,尽管它如同硬着头皮吟泰戈尔的诗,但也许它所赚的钱会比《无极》更多。

  《如果·爱》是最后一个香港来到内地拍片的知名度较高的导演陈可辛试图一鸣惊人之作。歌舞片让人想起了怀旧。导演是聪明的,将怀旧嵌入拍片场景中而讲的仍是当代爱情,这可以满足视觉或感觉上的需要;可过去时与现在时和戏外戏内的交叉叙述,有点儿扑朔迷离。然而本片形式决定了影片故事的简单,所以难以让人惊喜在意料当中。

  徐克则回到了原来港片所擅的实打、真功夫,完成了一次粗犷的回归。这是许多人给《七剑》最普遍的评价。《七剑》小毛病甚多,但掩饰不了徐克要说的话:剑要有剑格,什么人佩什么剑。此外,本片再一次让人感受到“江湖味”,内地武侠片所缺的正是“江湖味”,因为内地电影人并没有受到武侠文化世界的熏陶。《七剑》让徐克再一次证明他自己的情怀,和他在武侠电影中的无可替代。

  在2005年有“份量”的电影中,还有一部是成龙的《神话》。本片可能是成龙最为乏善可陈的影片之一。他过分相信特技对市场的作用而不顾故事剧情的基本逻辑, 不客气地说,是一种反智,连批评剧本创作的苍白都显得多余。此外,本片显然“很好莱坞”,然而,好莱坞模式也非照搬过来就万事大吉,因为这里是中国。

  另一部是《头文字D》,它以“人气偶像”周杰伦挂头衔主演,花巨资从日本买来版权,却完全没有导演个人表达。中国人演日本戏,成了一部彻头彻尾的商业片。票房的胜利,只是偶像的胜利。

  《千里走单骑》《无极》《情癫大圣》《如果·爱》《七剑》《神话》和《头文字D》,再加上跨年度上映的《功夫》《天下无贼》,2005年我们的银幕多了许多眩目色彩,这些有份量的电影也使中国内地电影票房比2004年增加了20%,多出5个亿。但是,这仍是不健康的市场行为。从2003年的《英雄》开始,一旦有所谓“国产大片”上映,就不再同期发行其他影片,这种排他性的发行方式,是人为地将影片做成了一片独大。

  年轻导演的集体怀旧

  2005年国产片还有一个突出现象是对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的集体怀旧。

  继2004《孔雀》之后,《青红》《电影往事》《向日葵》和《红颜》等影片无一不是对过往的人、事、情和景物的追念,以此反思今日。而且这些导演都是年轻一代。这种集体呈现出来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青红》是王小帅出道以来最耐看的作品。虽然只是很平淡的单线直叙,却将父、女两代分别因为历史原因,被命运束缚说得明白。道出了两代人对时代、对传统的无奈。创意不错,但未能拍出深意,有些遗憾。

  资深影迷一眼就能看出《电影往事》模仿当年意大利那部经典之作《天堂电影院(Cinema Paradise)》 从现实不能再回到童年最美好的时光。不过,本片不能成为第二部《天堂电影院》,主人公对电影热爱这个主题与故事情节之间未能浑然一体,总有些隔离。

  《向日葵》比上述几部影片更弱的原因,是总在用象征性的东西类比现实感觉,历史被轻巧地带了过去,因而影片就缺了可以产生冲撞的戏剧性色彩。而导演也少了点对细节的琢磨,欠缺一种对时代和事物的敏感,导致电影语言略显干瘪。

  《红颜》最主要的是影片女性主义立场的凸显:女性在不太好的处境下如何争取哪怕是一点点尊严。李玉导演这部影片拍出了一定的风格感,不过,观众可能不会喜欢影片中压抑的调子。

  爱情片苍白、新锐导演仍水土不服

  2005年的2月,忽然来了个“情人节”电影档期,上映的《鸳鸯蝴蝶》《情人结》等爱情片,让年轻观众多了约请情人的理由。然而,我们的导演却不是有情人,想象力也差了一些,包括已有资历的严浩。严浩的《鸳鸯蝴蝶》正是少了一份青春的活力,多了令人难以适应的扭捏。在烟雨江南的茶馆里,施展不开的不吃人间烟火的局促就有让人不敢找情人的感觉了。而《情人结》虽然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但不知为何,霍建起却像是信心不足,拍出来竟似内地现代版的琼瑶电影,软绵绵而且拖沓。

  爱情故事中本来最可能吸引人眼球的是关锦鹏的《长恨歌》。非常不幸,这回关导演令观众大感失望。倒不是仅仅指他选角失败,而是他在拍没有道理的爱和没有由来的痴时,观众却并非和他一样以道德观来衡量女主角的是与非,整部电影又缺乏任何动人的细节,这才是最要命的。

  另一个让人失望的导演是贾樟柯。他的《世界》仍然是山西汾阳的世界,尽管影片的景物和人物已走出了汾阳。他的意图十分明显,以一个世界主题公园作背景,暗喻在这里打工的外省民工在“全球化”背景下生存的各种可能。坚持对边缘人群的关注当然不是坏事,但影片的问题出在它没能打动人。

  笔者一直认为中国电影导演的划代到第五代已告一段落,并无所谓第六代。因为,贾樟柯也好,王小帅也罢,张元、路学长等等,他们的世界观没有突破性的整体性地呈现在人们眼前,没有带给我们任何震撼式的冲击。而第五代们已创造出来的新审美观、语言和旨意也都有没有被触动,譬如说,中国内地仍没有城市电影,更遑论都市电影。

  也因此,当我们对过去一年的中国电影进行检讨时,很无奈地发现,尽管他们纷纷从地下出了头,可仍未走出低谷,也未看到有任何人或电影是让人感到惊喜的。尤其是票房,贾樟柯们躲避不了票房的尴尬。也就是说,市场对他们并不认可。

  《太行山》《张思德》等在《七剑》《头文字D》和《无极》等卖座影片面前,作为主流电影,同样也逃避不了票房的尴尬。这些影片都拍得很扎实,剧本营造也很严谨,甚至很好,可这样的题材未能吸引更多的人注意。

  去年的票房的确是上升了,题材看上去也呈现出多元化了。但,那是一种虚火。

  现在国产电影市场需要面对的是,除了“大片“外,我们应如何扶植中型制作。而中型制作的电影往往是市场的主力,是让观众回到电影院的主要吸引力之一。当只有中国内地真的拥有了“电影人口”时,才会真正出现值得期待的票房,一个逐步成熟的、健康的电影市场,一批货真价实的优秀影片和新人。

  综观以纪念中国电影百年贯穿的2005年的中国电影市场,我们的成绩单有进步,但仍不及格。(来源:中国新闻周刊;作者为影评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