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建设文化大省 影视剧先行”笔谈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1月10日01:22 燕赵都市报

  文化因“人”而灿烂 资源因“人”而盘活

  河北是文化资源大省,也同样可以称之为影视资源大省,几乎什么资源都有,但却独缺能够盘活影视文化资源的“人”。前一段,圈里人私下议论最多的,是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战胜利60周年的那一段日子里,火暴热播荧屏的电视剧中不乏燕赵儿女的英雄典型和动人故事。《红旗谱》、《野火春风斗古城》、《小兵张嘎》、《敌后武工队》等,其故事原型
,小说原著都是原汁原味、地地道道河北的土特产。可哪一部是由我们河北影视人制作的呢!举目周边,山西有《吕梁英雄传》、《八路军》,天津有《红旗谱》(原本也是河北乡土特产),安徽有《历史的天空》,北京有《五月槐花香》、《亮剑》,而我们只有一部小制作电影《戎冠秀》、一部三集的电视纪录片《寻找二小》(保定电视台录制,央视10套8月连播)和一部大制作的长篇电视纪录片《八路军》。

  上世纪90年代,省委省政府将影视剧列入“窗口艺术”重点给以扶持,我们因此而产生过一些在省内外较有影响的精品力作。而在那以后的岁月里,我们的影视剧创作虽然大奖得了不少,但却让表面的繁荣掩盖了进入市场能力的衰弱。河北电视台的三部曲《关汉卿传奇》、《神医喜来乐》和《金手指》的出现,才使河北的电视剧创作在走市场的拼搏中找到了一些感觉,显示了新的生机。成功的例子还可以举出一些,如20集少儿电视剧《五彩戏娃》、18集电视剧《当家的女人》、再如刚刚获得电视剧“飞天奖”的22集少儿电视剧《我们都是好朋友》。

  举这几个方面的例子,无非是要让我们注意“人”的因素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样的“人才”,在影视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给他一个支点,便可以撬起地球。而我们更多地看到的却是许多的资源被闲置,或被庸人肆意破坏性开采。有的剧从发起到现在已经数个春秋,时代精神已变,人气全无,成为明日黄花;有的戏剧本不成熟,边拍边改,一改再改,空耗时间和资金,至今还难以问世。

  当我们中的一些人只顾哀叹拍电视剧难于上青天之际,山东省的《大染坊》却净赚回了一千万,拥有了自主资金的积累。河北籍“北漂”影视制作人高群书两年前打造的《征服》为发行商带来了七百万的纯利润,还创造了北京电视台历史最高的收视纪录。甚至在市场上有这样的说法:只要是高群书的片子就有发行商要。的确,高群书的眼力代表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市场经济只认名人名牌。市场运作的电视剧更重视明星效益。因而影视文化和资源的开发都离不开“人”的能动介入。这个“人”应该是一个“能人”、“智人”,也是一个“名人”、“德人”,应该是既具有文化眼光,又熟悉市场规律,精通影视剧制作又长于经营的影视剧“出品人”或“制片人”。如韩三平、王中军等;冯小刚、尤小刚、王浙滨、高群书又是另一类复合型经营人才。他们身兼导演(编剧)、制片人,在市场打拼中去赢得经济和社会的双重回报。

  其实,我们省的民营影视剧制作公司已有十几家,具有拍摄资格的省、市电视台,制作机构也有十几家。这些机构起码都应该拥有一到二位称职的“出品人”或“制片人”。河北省宣传文化系统首批“四个一批人才”的构成已体现了对“文化经营人才”的格外重视。但要保证这样的人才脱颖而出,需要从上到下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首先是理解,给他们人格的尊重,不必考虑他们单位的大小,归属和所有制性质;二是省里每年的影视剧题材规划中应有他们的份额;三是根据题材和潜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轻重大小、分级分层给以政策上的扶持;四是加大影视剧原创剧本的扶植和奖励力度。以保证优秀剧本省内的首拍权,和丰厚的文化资源按计划的开采权;五是每年集中优势兵力(人才、资金、设备)拍摄一至二部精品力作,以获得较好市场预期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六是加大投入的资金比例,形成我省影视剧进入市场的强大的第一推动力。

  (汪帆 河北省影视家协会)

  一切从源头抓起

  “建设文化大省,影视剧先行!”这句话道出了我们影视人的心声,也是我们今后要高高擎起的一面旗帜。

  影视剧创作和生产千头万绪,涉及到诸多方面,究竟如何才能更好地向前推进和发展呢?我的回答是,一切从源头抓起。也就是说,一切从剧本抓起,从编剧抓起。

  现在影视界人士有一个共识,不是缺少资金,而是缺少好剧本,缺少一流的编剧。这个困扰影视界多年的“瓶颈”问题并没解决。

  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每年拍摄两万多部集电视剧,其中三分之一营利,三分之一持平,三分之一亏损。这些亏损的、失败的作品,除去其他因素,剧本质量低劣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应当说,剧本创作是文学写作中难度最大的。有一个很古老的说法是,青年人写诗,中年人写小说,老年人写剧本。意思就是说剧本最难写,需要毕其一生之功来从事的创作。剧本为什么难写?因为它写出来不是供人阅读的,是供演员表演的,供导演拍摄的,是用视觉逻辑写作,自有其特殊的要求和规律。

  平庸的剧本直接导致了影视剧的平庸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好剧本、好编剧从哪儿来?这就引出了又一个问题,就是运作和机制问题。让我们来看看韩剧的运作情况吧。

  据报道,被称为“韩流”风行我国及东南亚的韩国电视剧,编剧多为家庭主妇,因为她们极为熟悉女性的生活和心理情感,所以她们写出的肥皂剧才那样鲜活细腻,打动人心。韩剧的成功经验之一是:编剧的影响力贯穿始终。韩国人通常的做法是,编剧要参与选择演员、选景、拍摄及拍摄中对剧本的修改等等摄制的全过程。而我们的情况则相反,编剧一旦把完成的剧本交给剧组,就再也没有发言权了。一方面,我们缺少好剧本,缺少专业的一流的编剧;一方面,我们又不重视剧本创作,不重视发挥编剧的作用,常常把编剧拒于剧组之外。这真是一个发人深省的怪现象。

  问题提出来了,那么解决之道就在其中。我们的一流编剧、好剧本究竟从哪里来呢?

  第一,我们要努力建立专业的编剧队伍。我们应加强与所有的专业的业余的作者的联系,掌握他们的创作动态,甚至选择一些有实力有潜力的作者发展为签约编剧,为他们的学习和创作提供切实的大力的支持。

  第二,加强剧本策划和剧本的审读论证。运用集体智慧使剧本写作自始至终沿着正确的、高水准的轨道前行。建立和健全剧本审读机构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则是另一个关键步骤。由专业人士组成的审本机构从大量的来稿中披沙拣金,或点石成金。

  第三,倡导编剧全程参与影视剧的摄制。像韩剧那样,从策划剧本开始,到拍摄制作的各个环节,时时处处都能见到编剧的身影,都能听到编剧的声音,那么我们的影视剧一定会大大改观。

  (查岭 河北省电影电视剧创作中心)

  

  “以资为本”转向“以知为本”

  计划经济背景下的影视艺术事业有“三要素”之说,即本子、班子和票子。今天,作为重要的文化产业,影视艺术事业也是讲“三要素”,即资本、人才和知识。这两个“三要素”看上去异曲同工,实则有天壤之别。

  首先最核心的,是新三要素中要讲谁为根本谁为派生的问题。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影视艺术是“以资为本”,资本在其中起着支配作用。其次,“三要素”中的每一项其含义已大不相同。例如新“三要素”中的“人才”就不单单是“班子”的组成和管理,而具有了创新能力、策划能力等等的考量。虽然直到今天,还存在着什么“题材规划”“拉赞助”等等计划、市场两不像的怪现象。与其他产业一样,影视艺术只有实现了“以资为本”,它的产业化进程才算真正起步,影视作为产业方可成立;与其他产业一样,影视艺术只有实现“以知为本”,它才算得上是成熟的产业,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

  我曾想写一篇《推动资本与“知本”的结合》的文章,遂考虑必要性不大。因为在全国乃至世界统一大市场的背景下,资本总是要和人才(劳动力)相结合的,这是资本的本性(赚取最大利润)所决定的。只是在河北区域内,这种结合也确实需要推动。业内人士经常谈到的河北人才到了北京或南方才出名和河北资金大量外流等等,就是河北区域内这种结合不能实现的实例。

  当前,影视产业中“人无我有”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面临的是如何达到“人有我优”。优在何处?第一位的便是创新———题材创新、人物(社会角色)创新、故事创新、叙述创新及形式创新等等。但艺术上新的东西都是陌生的审美经验,能否被资本持有者所接受也就是“知”能否升帐为帅能否为“本”的问题,给我们影视事业管理者留下了艰苦工作的空间。

  实现由以资为本到以“知”为本的转变,摆在影视事业管理者面前的任务很多很重,本文只提三条:第一、鼓励和扶持我省有操作能力和影视界精英像科技界的王选教授那样自己当老板,操作起来!第二、创新的东西代表精英文化的东西需要接受上的灌输,这如同物质产品的推销,因此需要慧眼识宝,也需要给予舆论支持。第三、管理部门要对本省优秀创意优秀剧本率先给出市场价,让本省的优秀知识成果在金钱面前挺起腰杆来,这对推进资本向知本求爱大有裨益。

  (王万举 河北省作家协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