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无米之炊”怎烹国产大片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1月10日09:22 解放日报

  前期高投入、首映高规格、观看高票价、观众低口碑———“三高一低”成为国产大片难以走出的“怪圈”。导演强、剧本弱;票房好、口碑差;技术强、艺术弱,成为国产大片叫座不叫好的“软肋”。

  凭空创作,“本”末倒置

  云集的明星、华丽的场景、密集的宣传,是《英雄》、《十面埋伏》、《无极》制胜的三大法宝。但观众对影片的不满主要集中在故事情节上的漏洞,出色的视觉效果无法掩饰人物形象的苍白、发展脉络的混乱、思想内涵的贫乏。

  业内人士指出,这几个电影故事都是凭空创作,同时导演最大程度参与到故事创作中。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几部电影都是从导演预先设定的概念出发,故事这一最基本的东西反倒退而居其次。《英雄》的主题是将武侠上升为天下一统的“和平”理念;《十面埋伏》则关注分属对立面的两男一女之间的情感纠葛;而《无极》更是把焦点落在命运、自由与爱情这样的大命题下。导演先从主题出发,再去创造以及寻找故事,然后依照明星以及制片方要求修改故事。失去了优秀剧本的支撑,煮出的自然是一锅看似美味却难以下咽的“夹生饭”。

  剧本虽多,质量堪忧

  历数中国影片在海外“摘金夺银”的力作,早至《红高粱》、《菊豆》,近到在柏林电影节上美丽“开屏”的《孔雀》,功底深厚的文学作品或是出色的文学剧本功不可没。而在2005年年底的贺岁档中,打破中国文艺片票房纪录的《千里走单骑》,剧本是由号称“第一编剧”的邹静之花费两年时间打造的,大纲就写了近20稿。扎实的剧本,帮助张艺谋从武侠的虚构,顺利向写实的传统回归。

  业内人士透露,“剧本荒”缺的不是剧本,缺的是既有内涵、又具备操作性的好剧本。不少剧本虽有不错的文学功底,但却没有研究过市场前景和观众口味,无法进入产业化的运作。

  昔日“外患”,今变“内忧”

  1995年开始,每年引进的10部大片几乎占了中国各大城市电影票房的60%以上;2004年,国产影片首次击败进口片,占据55%票房。在进口大片的刺激下,一部《英雄》开辟了国产大片“高歌猛进”的新时代,《十面埋伏》、《功夫》、《无极》的票房均突破亿元大关。国产大片开始与好莱坞分庭抗礼。

  从票房看,《无极》的确是今年银幕的领跑之作,但它绝不能算国产大片的一个健康典范。一方面,内地真正具备票房效应和创作资源的大导演数来数去也就是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等人,能够调动大规模投资的电影企业也非常有限。国产大片风光无限的背后,是资本、资源向少数人高度集中。中国电影市场再次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这次在市场上惨败的,依然是中低成本的国产类型片;但占据金字塔顶、挤压其余影片生存空间的“狼”,却换成了国产大片。

  另一方面,《无极》等创作个案的市场成功,是用地毯式轰炸的宣传让大众失去选择方向的,但大多数观众走出影院却认为没有获得与票价相符的心理享受。这样的大片操作模式好比“杀鸡取卵”,不但难以复制推广,更不断打击着观众对国产电影的信心。无法可持续发展的电影市场,对于接下来的国产大片来说,又将是新的“无米之炊”。

  韩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