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有的如话家常 有的像讲故事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1月11日04:10 舜网-济南日报

  1月9日,全国科技大会在京开幕,2005年度国家科技奖励项目同日在京颁发,《院士科普书系》获得了国家科技大奖,这是科普著作在中国首次获得如此高的奖项。

  1998年6月至2004年12月,历时6年半,由100多位院士撰写《院士科普书系》终于出齐了100本。与刚开始策划时的备受关注不同,100本《院士科普书系》的最终完工似乎有些波澜不惊,无论是媒体还是销售场所都没有过多的宣传,这给它凭添了无数神秘色彩。

  1998年春,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从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高度提出,知识经济时代的科普工作是知识传播的重要环节,科学家要以极大的热情投身科普事业。遵照路甬祥的指示精神,中国科学院所属科学时报社提出了编辑出版一套计划规模为100本的《院士科普书系》的创意,并与暨南大学出版社和清华大学出版社商定了具体编辑出版方案。

  这一方案很快得到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批准,决定由中国科学院学部联合办公室、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部、科学时报社、暨南大学出版社和清华大学出版社5家共同发起《院士科普书系》这一重大科普工程。《院士科普书系》当真称得上是大手笔,单编委会成员就囊括了周光召、宋健、朱光亚、路甬祥等中国科技界的头面人物,阵容强大。

  1998年6月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上,《院士科普书系》的总策划罗荣兴(科学时报社总编辑)、周继武(暨南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和蔡鸿程(清华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拟出了150个“提议书目”。以编委会办公室和出版社的名义向全体1000多名院士发出题为《请科学家为21世纪写科普书》的“约稿信”,得到了院士们的热烈响应。在此后的半年多时间里,有176位院士“认购”,并同编委会办公室和出版社签订了175本书的写作出版协议,开始了《院士科普书系》的艰辛创作出版过程。这是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组织超过100位一流科学家撰写科普著作;即使在世界出版史上,以国家号召的力量组织动员这么多科学家从事科普创作,也是一个创举。

  更令人振奋的是,1999年12月23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同志为《院士科普书系》的出版撰写了题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序〈院士科普书系〉》的序言。这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第一次为一部科普书撰写序言。

  于是,凭借着社会和媒体的高度关注与院士的辛勤撰写,2000年6月《院士科普书系》第一辑出版,并创造了出版仅一个月,首印5000套就已销售一空,重印5000套也销售过半的惊人业绩。第一辑最终印刷4次,发行15000套。

  相比于第一辑出版时的国家支持、媒体渲染和公众的关注,此后的出版过程颇为平静,2001年1月开始出版发行的第二辑25本、2002年9月开始出版发行的第三辑36本都鲜有报道。而此时,销售情况不温不火。86本书出版后,院士们交到出版社的书稿中符合出版要求的几乎都已采用。随着出版时间的拖长,出版社文稿加工编辑的变动、出版社经营方向的转变,出版方甚至有了就此罢手的念头。但主办方仍有些不甘心,希望能继续出到100本。于是,出版方又再张旗鼓,重新联系还未交稿的院士以及新加盟的院士,重新布置了新的选题,签订了新的合作出版协议,从2004年开始陆续出版了第四辑14本,最终全部完成了100本《院士科普书系》的出版计划。

  书系的最终完成可以说遇到了各种困难,但其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呢?清华大学出版社编辑宋成斌认为,最大的困难也正如书系策划之初就有人提出过的“院士写科普能否曲高和众”,擅长做科研的院士们在这方面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尝试将艰深晦涩的科学知识“翻译”得通俗易懂。

  《院士科普书系》中有相当部分的精品,它们既有严谨的科学性,又有一定的可读性,同时,书系的选题绝大部分是新颖的,100个选题中约有1/3是对当代学科前沿内容的科普,还有很多选题既是以往科普作品未涉及的领域,也是一般科普作家当前并不热衷的领域或无法涉及的领域。从实用性上讲,在已经出版的100本书中大约有2/3是针对当前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由院士们运用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做出的科普性解答,属于绝对的原创作品。这对于我国历来的科普写作重科技知识介绍、轻科学思想传播、重视引进、轻视原创的倾向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和创举。而且作品形式丰富,在写作手法、语言运用上百花齐放,有的如话家常,有的像讲故事,有的图文并茂,有的像一篇散文。

  地质学家张宗祜院士的《九曲黄河万里沙》,以古朴、苍劲的文字叙说地质学俯视千古、解析洪荒的黄土高原的故事,书末以严峻的事实向黄河儿女敲响了警钟;这是一本有着丰厚科学内涵和深沉人文思考的优美的长篇散文作品。被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陈昌本评价为“给老百姓写的好书”。诺贝尔奖获得者、中科院外籍院士李政道的《对称与不对称》,通过艺术、文学、逻辑学、数学及日常生活中的对称与不对称问题,将物理学中玄妙、枯燥的理论讲得极富可读性,并赋以哲理的美感。数学家陈希孺院士的《机会的数学》,被认为是目前国内写得最好的概率和统计方面的科普书……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