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大片风光无限 “小制作”何时赢得“大市场”?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1月11日11:52 黑龙江日报

  本报记者 杨宁舒

  随着《英雄》、《十面埋伏》、《无极》等国产大片的票房相继突破亿元大关,大片进一步牢牢占据了国内电影市场的主要资源和主流地位。由此带来了低成本、小制作的“小片”被排斥在市场之外,投资难拉、明星难请、影院难进,一些优秀的小成本电影不得不在库中雪藏,这一现象引人深思。

  国产大片创下了令人骄傲的票房成绩,请回了多年不进电影院的观众,给国产电影带来了一片生机,这是不争的事实。但由此带来的负面作用是投资商和发行商将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拥有大导演、大明星、大场面的大片上,于是资金、人才、档期、包装造势等紧缺资源高度集中。导致大片在投资、拍摄、发行、放映等环节一路“绿灯”,许多艺术价值很高的“小片”因为没有立竿见影的商业价值,只能在片库里雪藏。即使能上映,也要给进口大片和国产大片让路。让来让去,电影拍完两三年、拿了大奖两三个,却还没上映。

  去年的金鸡百花电影节上,《可可西里》、《我们俩》、《好大一双羊》、《红颜》、《独自等待》5部影片大放异彩,共获得16项提名。尽管这些影片各自都有数个国际影展夺奖的辉煌,但除了《可可西里》票房达800万元外,《红颜》票房平平,《独自等待》刚上映几天就下片,《我们俩》被推到今年,《好大一双羊》上银幕的梦想已彻底破灭。贾樟柯的《世界》在世界上获奖无数,在国内却处处碰壁,在某些城市上了几天就被换下。

  言及此,第六代导演张扬深有感触地说,只有大片风光,没有其他类型影片的生存空间,这只能算是电影市场的一种虚假繁荣,也是对创作人员的精力和资金的一种浪费。最近主演了小成本影片《电影往事》的夏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忧心忡忡地说,没有新鲜血液补充的中国电影业,如何满足观众日益多元的欣赏需求?

  一些业内人士更是旗帜鲜明地指出:以中国目前的国力,短时间内动辄耗资几千万美元的豪华电影只能是少数。环顾周边,像伊朗、韩国等亚洲国家已经不约而同地将本土化的低成本电影作为民族电影的发展目标,采用民族化的叙事方式和文化内核拉住本国观众,又以鲜明的民族风情和艺术风格吸引了国外观众。

  “韩流”劲袭,是近年来电影界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这个与我们相邻的国度,在短短5年之内就让自己的影视产业爆发出惊人的创造力,其中原因之一,就是韩国电影的多元化。在韩国,很多电影导演都不是科班出身,虽然背景不同,但韩国导演却非常懂得扬长避短,把握住自己的优势,拍出不同风格的电影。韩国电影的发展是商业片和娱乐片带动起来的,而这些片子大多是小成本制作。

  现就读哈工大的韩国留学生金在贤对记者说:“中国电影的产业化模式与其学习美国的好莱坞模式,不如学习韩国模式。因为好莱坞模式就是拥有巨大的电影制作能力、发行能力和融资能力,它是一个庞大的电影帝国,势力遍及全球。而韩国模式是政府为主导,政府出一部分资金,发起一个产业基金,最终促成这个产业。韩国按照产业化的方法把电影产业需要的所有环节容纳在一个整体的规划当中,由政府来推进,全社会来努力,国家、包括外国的资金融入一个系统工程,推进产业化。因此,韩国模式似乎是中国电影更容易做到的方式。”

  据介绍,截至本月3日,张艺谋低成本新片《千里走单骑》全国票房突破2200万元,是近年来国产文艺片票房市场取得的最好成绩。尽管《千里走单骑》的票房无法与《无极》抗衡,却得到了评论界的一致认可。随着影片上映赢得的良好口碑,众多院线公司希望延长该片的上映周期。而《一声叹息》、《和你在一起》等低成本影片的成功,无疑都是“本土化低成本电影是中国电影发展目标”的最好证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