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施工动了明皇城遗址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1月13日08:55 南京晨报

  近日,在明代宫城及御道遗址区的一处工地内,挖掘机挖出了明代皇城建筑的地下夯土层及诸多明朝皇宫建筑构件。记者从南京市文物部门获悉,该工地处于南京市七个地下文物重点保护区内,按照相关法规,在施工前一定要进行考古勘探工作。但令人奇怪的是,该工地在施工前,并没有通过文物部门,就开始了大规模的施工。

  现场目击工地惊现明皇城遗址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位于西华门(实为明皇城的西安门)正南侧几百米的一处工地内。工地上的挖掘机正在紧张地工作着。记者在工地上捡到了数件古代建筑构件,其中一件黄色琉璃滴水残件相当精美,一只飞腾的黄色五爪龙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南京市博物馆考古专家初步认定,这是当时明皇城建筑的构件之一。接着,在工地内的东侧,记者在被挖开的离现代地层约半米处的横断面上,清晰地看到了一层土、一层砖这样的特殊结构。南博考古专家邵磊告诉记者,这应该是明代皇城建筑(或是御道)的地下夯土层,可以明确的是该工地处在重要的明故宫遗址的范围内。随后,南博考古部副主任王志高对现场的施工人员下达了停工令。据现场监理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该工地准备兴建的是金城科技大厦。当王志高等数位文物专家准备与建设单位金城集团此项目的负责人进行交涉时,遇到了难题。考古专家在打了十几个电话后,依然不见这位负责人的影子。

  专家意见此遗址价值极其重大

  对于在该处发现明故宫建筑遗址,南京明城墙研究专家杨国庆表示并不意外。他告诉记者,朱元璋称帝的明洪武年间,当时此处并不在皇城区域内。直到永乐三年,明成祖朱棣才把皇城的西垣延伸至如今的龙蟠中路上,皇城的西城门就是如今的西华门。

  杨国庆还表示,有史料记载,包括施工地在内的西下侧皇城区内,曾是明宦官诸监的居住工作地,那此处到底修建了哪些建筑?希望通过这么一块重要遗址地的发掘,揭开这一系列的谜底。

  文物部门施工前未经考古勘探

  在这么重要的遗址区内施工,是否要遵循相关严格的程序才能进行?记者随后从文物部门了解到,早在1999年,南京市就出台了《南京市地下文物保护管理规定》。该规定把明代宫城及御道遗址区列为南京市七个地下文物重点保护区。按照规定:“在地下文物重点保护区内的

建设工程,在取得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后,必须经过考古调查勘探,方可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单位应当在接到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后的五日内,向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书面申请考古调查勘探,并协助做好地下文物的考古调查勘探工作。”对此,记者采访了南京市文物部门的一位负责人,该负责人告诉记者,文物部门从来没有接到该项目的建设单位要求在施工前对施工地进行考古调查勘探的书面申请书,所以在该工程施工前,市考古部门没能对该处进行考古勘探。由于在截稿前,记者始终无法联系上金城集团该项目的负责人,所以仍然没能得知,该建筑工程是否有合法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如果有,为什么规划部门没有通过文物部门就发放该许可证。晨报将继续给予关注。

  作者:韩红林/来源:南京晨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